Linux的常用命令

Linux 常用命令)
Linux常用命令:
bin:linux常用的命令。如:cp、mv。
boot:系统启动时要用到的程序。
dev:所有linux系统中使用的外部设备映射文件。和我们常用的windows, dos操作系统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一个访问这些外部设备的端口。(虚拟光驱、usb)
etc:系统管理的各种配置文件和子目录。如网络配置文件,文件系统,x系统配置文件,设备被指信息,设置用户信息(passwd、group)
home:每个用户的主目录存放在这个目录下以用户名命名的子目录中。例如: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用户,用户名是“tom”,那么在/home目录下就有一个对应的/home/tom路径。
lib:存放系统动态连接共享库 。 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用到这个目录下的共享库 。 因此,千万不要轻易对这个目录进行什么操作,一旦发生 问题,系统就不能工作了 。
lost+found:这个目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的 。 但是如果你正在工作突然停电,或是没有用正常方式关机,在你重新启动机器的时候,有些文件就会找不到应该存放的地方,对于这些文件,系统将他们放在这个目录 下,就象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一个临时住所 。
mnt:分区的挂载点,这个目录在一般情况下也是空的。可以临时将别的文件系统挂在这个目录下 。(cdrom 、hgfs 、 usb)
proc:虚拟目录,系统内存的映射,可以在这个目录下获取 系统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内存中,由系统自己产生的 。
root: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其它用户无法访问 。 目录结构 sbin: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管理员的系统管理程序。
tmp:用来存放不同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
usr:这是linux系统中占用硬盘空间最大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库都存放在这个目录下,有很多子目录。 (/usr/bin/vmware-config-tools.pl)
Var:存放一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文件 存放一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文件,如系统日志。
注:在各目录中以颜色区分不同的文件类型
蓝:目录;
绿:可执行文件;
红:压缩文件;
浅蓝:链接文件;
灰:其他文件;
红底白字:错误的链接文件
• 常用命令:
ls、列举指定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
指令格式: ls [-arltrx] [name1] -a:显示所有文件及目录 -r:逆序排列内容 -l:列举文件的权限、大小等详细资料(补充用户权限) -t:将文件按建立的时间逆序列出 -R:以递归的方式列举一个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不包括隐藏文件) 举例:ls –lr /usr/local
cd、改变当前工作路径 指令格式: “ ~”:表示跳到用户的home目录 “ .”:表示当前所在目录 “ …”:表示上一层目录
cp、复制指定文件到另一文件或目录 指令格式: cp [-abrifLP] [source] [dest] -a:尽可能的将文件的属性、权限的内容都照原状复制 -b:如果目的文件存在,就创造一个备份 -r:若源中有子目录,则将子目录下的文件及 目录亦全部复制至目的地 -i:若目的地有重复的文件,询问是否覆盖 -f:若目的地有重复的文件,则覆盖原有文件 -L:复制符号链接,自动修改读好链接以保证链接有效 -P:与-L类似,但不对符号链接做修改,可能导会导致链接无效
举例: cp test.sxw /usr/test1.sxw;cp –ri /test /usr/test1
mv、移动指定文件或目录至另一文件或目录 命令格式: -b:如果目的文件存在,就创造一个备份 -i:若目的地有重复文件,询问是否覆盖 -f:若目的地有重复的文件,则覆盖原有文件
举例:mv test.sxw test1.sxw mv –i test1.sxw /usr
mkdir、创建目录 命令格式: Mkdir: [-p] dirname 常用命令介绍 -p:递归建立目录和子目录 举例:mkdir test //在当前路径下建立新目录
rm 删除文件和目录 指令格式: Rm [-ifr] name 常用命令介绍 -r:删除目录及子目录 -i: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f:不询问直接删除 举例:rm test
groupadd、useradd、passwd、userdel
pwd、uname、tar、mount、umount

你可能感兴趣的:(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