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选择并不仅仅关乎自己

这两天关于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人生的思考,颇有点超然物外的哲学家意味,不管思想是不是深邃睿智,仅是大脑中各式信息不停链接成面的过程就极其畅快,虽然还缺乏实践中的融会,但也确实达到了理论上的一点贯通,要知道对于不缺行动、甚至是只会行动的我来说,这样近乎冥想的思考是最宝贵的体验,原来仰望星空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然而现实是施展抱负、实现人生的狩猎场,而心性须在事上磨,知行合一才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修行之途,仰望星空、关于人生的思考也要立足于现实才有意义,须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到底什么才是自我实现?

现如今所有的认知也仅是以先贤伟人曾达到的标准作为参照,譬如“治国平天下”,还有存在想象空间的“天堂”“成仙”之类的,不论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都可以认定是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不过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很大一部分精神富足来源于外界的认可,所以仅仅是“立德”、安贫乐道的颜回就不如其他所有通过“立功”名传史册的贤人更受人拥戴,至少在我看来,安贫乐道像第欧根尼那样自得其乐、与人无尤是可以的,颜回有家人还寻求什么精神高洁,本质上是逃避责任、极度自私的表现,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有多难呢?还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在生活的重压下禹禹前行更难吧,相比之下,祖师阳明先生、还有曾公才不负“三立”完人的美名,克己自律、提携亲友、重视教育、民胞物与,所以才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从三月开始到十九大之前注定是政策重磅、暗流汹涌的时段,黎明前最黑暗,作为小民就要紧跟政策走向、借势东风,不成为胜利前的牺牲品,尤其两会后一系列国内外形势波诡云谲,必须要提前做好布局对冲风险。这两个月到处奔波,几乎每周都会离京,真正过起了“高铁侠”的生活,结识了各个城市、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对于专注于修习眼界气度的我来说,这样的状态节奏无疑是有极大益处的,亲身处于前线,感知程度远不是闭门造车、钻在书本里可以比拟的。

但就成长环境来讲,有效程度也遵循复利曲线,五六线城市几乎处于没有变化的状态,四线有若干有利于成长的氛围,三线具备做事的基础资源和条件,二线特异化明显,比方说杭州适合电商,厦门适合旅游文化,武汉适合于教育、科研等,一线城市无论是资源集中、人口指数还是机会多寡比二线都会高出一个量级,而北京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一线中也是一枝独秀,资讯最前沿、资本最丰沛、机会最丰富,最关键的是最顶级的精英汇聚最多,诸多因素造就北京对于不甘平庸、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说是最具吸引力、也最有可能性的地方,当然也如烘炉大火,不经煎熬根本没有半分机会。

确切点说,在一线城市生存下来还做出成绩的,都是坚韧不拔的人精,这又形成天然的同侪圈,以最接近于丛林的竞争法则优胜劣汰,习惯了一线城市的工作强度、生活节奏会觉得生命的密度与做人的意义是直接挂钩的。

这就是为什么网上特别火的关于一线艰难的帖子文章并不能引起丝毫变化,甚至是有可能“致命”的雾霾都改变不了一线城市的格局,一线城市总人口过亿,那些抱怨艰难、支持不住的人拢共才占多大比例?看着热闹,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因为在一线城市的氛围中生存下来的人对弱者是没有半分怜悯的,弱者的抱怨客观上还在拖慢我们的脚步,受不了就回四五线城市嘛,一样可以活的很滋润。

我自己出生于县城,还是贫困县,也接触过无数来自四五六线城市的人,新一代的城镇青年,年龄通常在25到35岁,生活在相对富裕的三四线城市,随着高铁线路和高速的开通,距离大都市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车程,在一二线城市的覆盖范围内,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在父母的安排下在老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无心在一线城市打拼,但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尤其是安逸指数很高。老家便宜的房价使得小镇青年们没有住房贷款的沉重压力,开着10万左右的车,与一线城市的朋友相比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淘宝、微博、微信朋友圈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周边朋友、同学出国比例越来越高,海淘、出境游也成为生活中的选项,他们看着真的非常幸福。

还有一线城市的原住民随着国家发展的东风,通过房价增值拥有了不菲的身家,现在考虑去欧洲、澳洲等节奏缓慢、生活安逸的地方“岁月静好”,你能说人家的幸福指数不高吗?眼下绝对高,但就像大乱之世有人拎着脑袋打江山,有人随波逐流、安稳度日,现在人家的后人站在最顶峰,掌控最多的资源,你不发奋为下一代营造更高的起点,却在抱怨不公平,还有比这更不要脸的事吗?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权力,以后不要后悔、也不要被后代抱怨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个选择并不仅仅关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