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作业】第二周

【系统分析作业】第二周


1.简答题

1.1简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的优缺点

1.1.1瀑布模型

优点:

  • 定义了软件开发基本流程和活动。创意阶段:描述问题、市场、关键技术等;分析阶段:用户故事、领域模型、业务流程等。

缺点:

  • 依赖问题:前面需求模糊,后面工作难以开展。
  • 容错问题:在后期发现需求问题,工作量难接受
  • 资源调配问题:知识技能需求不同,人员需求不同。

以上问题容易导致延期,项目不可控。

1.1.2增量模型

优点:

  • 解决了项目控制问题,一次增量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下一次增量解决。
  • 解决了人员调配问题,不同的人员可以并行工作。
  • 待开发的应用系统能模块化,产品能够分期交付。

缺点:
+ 要求待开发系统可以模块化,如果待开发的系统很难模块化,将带来诸多麻烦。

1.1.3原型与螺旋模型

优点:

  • 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各个阶段进行项目变更
  • 以小分段构建大型系统,成本计算更为容易
  •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和项目的可控性。
  • 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他或她能和管理层有效交互
  • 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法带来的良好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

  • 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较快时,经常出现开发好后落红当前水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1.2简述UP的三大特点,其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用户驱动的开发,哪些内容体现风险驱动的开发?

UP(United Process)是一个适用于不同规模软件软件项目的的主流开发方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 Use Case Driven,用例驱动的。
  • Architecture Centric,架构为中心的。
  • Iterative and Evolutionary, UP是一个迭代和演化的过程。

1.3 UP 四个阶段的划分准则是什么?关键的里程碑是什么?

四个阶段为通过里程碑划分,阶段实际是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跨度。每个阶段结尾进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该阶段目标是否满足。
不同阶段的里程碑分别为:

  • 初始阶段(Inception):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评价项目基本的生存能力。
  • 细化阶段(Elaboration):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为系统的结构建立了管理基准并使项目小组能够在构建阶段中进行衡量。此刻,要检验详细的系统目标和范围、结构的选择以及主要风险的解决方案。
  • 构造周期(Construction):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此刻,要确定软件、环境、用户是否可以开始系统的运作。
  • 移交阶段(Transition):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此时,要确定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应该开始另一个开发周期。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里程碑可能与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的结束重合。

1.4 IT 项目管理中,“工期、质量、范围/内容” 三个元素中,在合同固定条件下,为什么说“范围/内容”是项目团队是易于控制的?

因为软件的搭建是一项极端复杂的思维过程,谁也不能保证开发过程一切顺利,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bug,出现什么bug,需要多久来修复,因而工期和质量并不能确定。但是范围/内容是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的,双方达成共识的,并且明确写在合同中。如果不更改需求,追加合同,那么范围/内容是不变的。

1.5为什么说,UP 为企业按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因为UP是由迭代和演化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里程碑,因而可以明确量化工作进度,划分迭代周期。因而,企业可以据此进度调整生产节奏,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


2.项目管理使用

【系统分析作业】第二周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分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