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做软件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红楼梦》,但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他的作者——曹雪芹。简单说,曹雪芹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人生却很不得意,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写的文章换不到钱,偶尔卖画换到的一点钱少的可怜。40岁之后,生活越发穷困,在48岁左右时便因贫病而逝。

    我一直觉得写软件和写文章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二者都是把人类的智慧转化为可复制的媒体。二者的根本价值都在于“创作”。

    因为这些相似性,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程序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喜爱文学,一般都还可以写几句诗。真的,熟悉的朋友知道我在说谁。

    因为此,我心中一直有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曹雪芹生于今日,那么他至少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不至于穷的吃不上饭。

    可惜,生不逢时,曹雪芹没有机会写软件。一代文豪,满腹才学,但无处可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出的伟大作品不能出版,不能变现。伟大的文豪不但不能养活家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最后竟然在除夕之夜,万家欢庆之时,悄然离去。每想至此,心中愕然。

    像曹雪芹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软件出现之前,知识分子如不为官,还能做什么?不愿从商,不能务农,不肯做官,那么就卖字,卖画,可都卖不几个钱。卖画或许可以卖的贵一些,但是也只能少数人为之。

    说到这,各位做软件的看官,是不是都应该感觉到三生有幸!你有曹雪芹的天赋么?你能像郑板桥那样画一幅“假竹”还胜过“真竹”的价格么?

    那么,就该庆幸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生在了一个拿一堆破烂代码就可以换钱的时代。

    不是故意贬低同行,即使从著名的大公司里拉出100个程序员,有几个能写出像样的代码?简历上写着会这会那,真的问题摆出来,提交的代码看一下,立刻就看出是否有真功夫了。因此,Linus大神说的好。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深挖一下,各位有机会做软件,某种程度上是要“归功”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对自动计算的向往和努力超过千年,基于卡片的计算机雏形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发展缓慢,因为很多基本的问题无法解决,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终于,两次世界范围的战争把对计算的需求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破译对方的通信要强算力,飞机、战舰、导航等等都需要计算。这让英国、德国和美国等都投入国家力量研发可以自动计算的机器。如果不然,那么现代计算机或许还没有出现。那么我们今天也就没有机会做软件了。

    无论如何,今生有机会做软件,我是深感荣幸的。

    时间飞逝,又一年即将过去,很高兴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来到南京,与南京的同行交流。在邮电出版社为我安排的签售活动开场时,我即兴分享了上面所写的一点感悟。

三生有幸做软件_第1张图片

    这几天,似乎整个中国都在下雪,朋友圈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雪景照片。今日南京,也漫天飞雪,硕大的雪花飘飘洒洒,肆意飞舞。在这样的天气里,专程赶到现场的每一位都让我很是感动。

    有一位线上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为了准时赶到,跑的汗水淋漓。

三生有幸做软件_第2张图片

    参加活动的大多数同行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一聊起软件,一聊起代码,立刻便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三生有幸做软件_第3张图片

    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软件,我么认真的对待代码,钻研技术。

三生有幸做软件_第4张图片

     三生有幸做软件,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亲爱的读者和同行们,我们以此共勉!   

三生有幸做软件_第5张图片

    (这张照片是与相识多年的同济大学朱老师合影)


***********************************************************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以人文情怀审视软件,以软件技术改变人生。

欢迎关注格友公众号

三生有幸做软件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生有幸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