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死,赵国亡

战国时期有两个武安君,一个是名震天下的白起,另一个是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从民间流传的角度来看,李牧似乎比白起和廉颇要逊色一下。特别是同为赵国将军,廉颇的经典故事“负荆请罪”、“将相和”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而白起的长平之战,稍微对历史和战争感兴趣的人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李牧“何德何能”,可以跟这几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平起平坐。关键就在于他所带领的赵军大破匈奴之战。

看战国和秦汉的历史,匈奴这个词时不时的会出现。他们经常会给华夏族的诸侯国制造一些“麻烦”,抢走钱财和女人,然后放一把火烧掉,然后回到他们的草原。每当这个时候,诸侯国的将军们都恨不得“手撕”匈奴。不过,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面临失败。因为在冷冰器时代,步兵对骑兵是不占优势的。除了少数名将发明了一些克制骑兵的“法宝”,大多数将军的结局是失败。在我个人的印象中,李牧极有可能是第一个以步兵全歼骑兵的将领。远比大家熟悉的蒙恬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要早的多。从抗击匈奴的历史来看,李牧绝对是配得上“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呼。

你需要知道的是,在当时这件事情有多么困难。

因为,匈奴人天生是草原的霸主,他们骑着骏马、挥舞刀剑,机动性非常好。而且经常是神出鬼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追又追不上,打也打不过,他们跑的也快啊。这战真的没法打!很多将领嘴上不说,心里一定想的是:不是兄弟不行,的确是匈奴那帮人太厉害!

李牧镇守北边,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三军,当兵的都比较老实,战士们伙食待遇一改善,士气马上高涨。紧接着,找到军中的善骑善射者,对众战士进行魔鬼训练,快速提升战士们的骑马射箭战术。这绝对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一只强大的军队是从平时的严格的训练中磨练出来的。同时,他建立了严密的防线,将边界的烽火台进行加固和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及早预警。另外还专门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及时了解匈奴的动向。

千万不要以为李牧只会训练军队、搞防守。

他还是名将里面比较少见的精通地方管理和田赋税收的人。李牧深知粮草重要性,把边界的赋税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另外,为了统一管理,他还自主设置边界的地方官吏,俨然边界的最高统治者。从战备的角度来看,是绝对有必要的。统一的人事财政管理,可以把战争的动员能力提升到最大。但这一点,往往也是深受君王猜疑的。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后面的赵王并不相信他。

当然,李牧最擅长的还是打仗,特别是和匈奴打。因为他太了解他们了。

每当匈奴来袭击边界,他就命令坚壁清野,并示弱于敌,麻痹强敌。只要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粮草退入城堡固守。人都不见了,仗也打不起来,匈奴骑兵也只能退回去。结果是几年内李牧的军队既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物资损失。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而这恰恰中了李牧的下怀。

终于有一次匈奴入侵,李牧派了一股部队出战,佯败于匈奴兵,诱匈奴单于王率大军来战。李牧早在匈奴来路埋伏下奇兵,训练有素的赵军再加上灵活多变的战阵,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

这是最早有记录的华夏族大败匈奴的战例。此战以后,匈奴十几年都不敢入侵。

后来,李牧率边防军主力大破秦军,他也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常胜将军”。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李牧为武安君。可惜,命数已定!终究是赵国气数已尽,有良将而不能用,反倒要横加杀害。李牧惨死,赵国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牧死,赵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