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

文章目录

  • TCP/IP协议网络封包格式
    • 以太网头
    • IP头
    • TCP头
    • UDP头
    • TCPTCP三次/四次握手
  • 常见问题
    • 1.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 2.为什么要四次挥手
    • 3.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TCP/IP协议网络封包格式

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_第1张图片

以太网头

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_第2张图片

IP头

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_第3张图片

TCP头

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_第4张图片

UDP头

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_第5张图片

TCPTCP三次/四次握手

Linux网络编程基础-07_TCP、IP协议原理_第6张图片
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qq_39521554/article/details/79717895

常见问题

1.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第一条请求报文,但是该报文并未在网络中被丢弃,而是长时间阻滞在某处,而客户端收不到服务器确认,以为该报文丢失,于是重新发送该报文,这次的报文成功到达服务器,如果不使用三次握手,则服务器只需对该报文发出确认,就建立了一个连接。

而在这个连接建立,并释放后,第一次发送的,阻滞在网络中的报文到达了服务器,服务器以为是客户端又重新发送了一个连接请求(实际上在客户端那里,该连接早已失效),就又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确认,但客户端认为他没有发送该请求报文,因此不理睬服务器发送的确认,而服务器以为又建立了一个新的连接,于是一直等待A发来数据,造成了服务器资源的浪费,并且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若使用三次握手机制,服务器发送了该确认后,收不到客户端的确认,也就知道并没有建立连接,因此不会将资源浪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等待上。

2.为什么要四次挥手

根本原因是,一方发送FIN只表示自己发完了所有要发的数据,但还允许对方继续把没发完的数据发过来。举个例子:A和B打电话,通话即将结束后,A说“我没啥要说的了”,B回答“我知道了”,但是B可能还会有要说的话,A不能要求B跟着自己的节奏结束通话,于是B可能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最后B说“我说完了”,A回答“知道了”,这样通话才算结束。

3.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网络编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