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文件系统管理和硬盘挂载

df

功能: 查看文件系统

使用: df [选项] [挂载点]

选项:

  • #### -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信息,包括特殊文件系统
  • #### -h 智能转换单位显示
  • ####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du

功能: 统计目录或文件大小

使用: du [选项] [目录或文件夹]

选项:

  • #### -a 显示每个子文件的磁盘占用量
  • #### -h 只能转换单位显示
  • #### -s 统计总占用量, 不列出所有

注意: df命令统计的大小包括临时文件和未释放空间, 而du命令只统计文件和目录


fsck(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使用,有崩溃几率)

功能: 文件系统修复

使用: fsck [选项] 分区设备文件名

选项: -a -y 自动修复,不过有些文件系统只支持-y


dumpe3fs

功能: 显示磁盘状态


mount

mount -l查询系统中已挂载的设备, -l显示卷标

mount -a依据配置文件/etc/fstab内容, 自动挂载

使用: mount [-t 文件系统] [-L 卷标名] [-o 特殊选项]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选项

  • #### -t 文件系统: 加入文件系统来制定挂载类型(ext4(系统文件类型), iso9660(光盘文件类型)等)
  • #### -L 卷标名: 挂载指定卷标的分区
  • #### -o 特殊选项: 可以指定挂载的额外选项

挂载NTFS格式硬盘,需要安装NTFS-3G软件或者重新编译内核

挂载U盘

fdisk -l 查看U盘设备文件名

例子: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

注意: fat16将会识别为fat, fat32将会识别为vfat


硬盘分区

1.fdisk -l 查看新加入的硬盘

2.fdisk /dev/xvde进入fdisk交互页面

3.按 n 进行分区(e为扩展分区, p为主分区)(序号都尽量按顺序从1开始)

4.接着选择柱面(cylinder)(就是空间,从头开始,不要跳开)可以使用+size{K,M,G}(如+2G)形式来用常用单位分配空间

重复上面3,4步骤可以分多个区

5.完成后w保存退出

6.退出后最好使用partprobe重新读取(如果提示设备正忙, 就必须使用partprobe重新读取, 还是不管就只能重启了)

7.mkfs -t ext4 /dev/xvde1 将分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Linux默认文件系统格式)(你分的每一个分区都要格式化)

8.挂载分区

设置启动后自动挂载

9.vim /etc/fstab进入配置文件在最后仿照上面内容将你的分区补上/dev/xvde1 /disk ext4 defaults 1 2 UUID可写可不写(我这里没有写), 最后的1是表示需要自动备份(0就是不备份了), 2是fsck检测的优先级(0是不检测, 1是最高优先级, 你的这个分区不要设为1, 比1小都可以)

警告:此文件为系统配置文件,千万不能随便改,否则会系统崩溃

10.完成后保存退出, 输入mount -a重新挂载, 如果报错赶紧检查配置文件是否有错(请看11), 正常即可重启查看效果

11.如果你把配置文件改错了, 又直接重启了, 导致开不了机, 没关系, 还是可以修复的, 因为你会发现输入root密码还是可以进入系统的,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修改回来即可

不过不能直接修改配置文件, 我们需要先将系统分区挂为读写权限(你要是之前直接把原来的系统盘的都给改了那就真没办法了)mount -o remount,rw /这样我们才能修改配置文件


分配swap分区

和硬盘分区基本一致

使用free命令可以看到自己swap分区的使用率, 如果不够用,可以自行分配

1.你需要一块还有空余的硬盘(空余指的是还有空间没有分区), 使用fdisk 设备文件名命令进入分区界面

2.按正常的分区步骤分一个区出来

3.用t指定需要作为swap的分区, 将其code改为82

4.w保存, 别忘了partprobe

5.使用mkswap 设备文件名进行格式化

6.使用swapon 设备文件名加入swap

7.添加开机自动挂载/dev/xvde2 swap swap defaults 0 0(最后改为0 0,交换分区不需要备份也不需要被检测)(记得mount -a看一下有么有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