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1张图片
读书是有方法的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大家纷纷留言,吐槽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遭遇的一些困境:

“明明看过了很多书,却记不清里面的内容了”,

“书读的很多,却没法派上用场,生活还是一团糟,没有丝毫改善。”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曾经一时冲动购买了很多书,却都束之高阁,没再碰了”。

现在很多成年人读书学习都面临着:没时间、没精力;读书记不住;书读不下去等问题。虽然知道阅读的诸多好处,但就是坚持不下来。也有人想当然的认为,读书不就是读吗,哪还有那么多道道?

我只想说:读书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吃透一本书。

下面我主要从如何读,如何做笔记两方面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2张图片
网友们的评论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3张图片

先来说说我以前读书存在的一些误区,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

1.拿到书不分主次,上来就读,有时还会很认真的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

2.经常一边读一边拿笔画线,读读停停,书中做得记号不少,但看不清重点,甚至读到最后已经忘记了前面。

3.看到让自己为之振奋的地方,想做些读书笔记加深印象,但常常因为没有本子或笔在身边,就把这个想法放下了。

4.即便是做读书笔记,也仅限于摘抄要点,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只是觉得好便记下了。

之所以存在这些误区,就是因为我们的旧知太过狭隘。直到有一天当我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瞬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感叹:怪不得一直读书,却感觉没什么效果,原地踏步呢?原来是方法出现了问题。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4张图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封面

李笑来曾说:“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他在《财富自由之路》中举过一个例子:“ 在任何领域的任何进步都有方法论。哪怕是一把螺丝刀,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时候,手握的位置和姿势都会影响工作效率。”这个道理用在各行各业都再恰当不过,所谓进步、成长,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完,更要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事情做好。

于是我开始关注读书的方法,并慢慢的实践研究,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

1.明确读书目的

读书之前,先想清楚,是为了学习提升?,还是为了打发时间?目的不一样,读出来的内容一定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只有本着学习的目的,才会更关心读书方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就只享受阅读本身的乐趣就好了。

除此之外,读一本书之前,还要想清楚通过阅读这本书,想要获得哪几个知识。比如我在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就提出了3个问题:

如何提高读书效率,让信息最大化的留在脑子中,而不是读过就忘?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笔记应该怎么利用,才对自己的提升有帮助?

给自己设置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和目的去读书,就会主动吸收书中的相关知识点。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提升。

2.读书是有顺序的

读书不是不上来就从第一页读到尾,最好的读书顺序是先看一下书腰、封面、封底,然后看看目录,序言。

书腰、封面、封底通常是书中精髓部分的体现,是书中观点的高度概括 。序言部分通过别人的评价,或者作者自己的介绍,可以了解书籍的写作背景、教育意义等。浏览目录,可以知道全书的组织结构,初步确定自己最为关注的几部分内容,从而有计划的把握阅读速度。

所以在正式读一本书之前,先做个十来分钟的浏览,把书的精华部分了然于心,也对自己关注的重点,心中的疑惑都有了初步定位。带着这个“目的”去读,才能帮助你更好的吸收书中精华。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5张图片
书腰上面有很多有用信息

3.读书也要分“轻重缓急”

建议大家先将书速读一遍,把自己感兴趣和重要的内容页先折起来。

速读之后再从折起来的页码里重点阅读,用不同的形状或颜色做上标记,比如横线代表一般关注,波浪线代表重要内容,圆圈圈起来的代表重要概念、关键词,关键句等。标记的处理可以方便后面写读书笔记,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

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地方,一定不要钻牛角尖,追求“完美主义” , 利用积极的跳读、速读和略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书的精华上。

按照这种读法,一本书至少经过了3次详略阅读,每一次都是对知识点的强化吸收,效率能不有所提高吗?

4.读书一定要多思考

亚瑟·叔本华曾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这时候很多人都自我安慰到:“我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食物,早已融进我的血液里。”我觉得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真正有所帮助才算数。

说到思考,不得不说一下如何做读书笔记了。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6张图片
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7张图片

在现在这个唯快不破的时代,每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有限,再腾出时间做笔记,简直太麻烦了。但如果本着学习的目的,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做笔记。鲁迅曾经提出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是一个过程,只有做到读写相结合,才真正的构成了阅读的方式。毕竟经过我们的摘抄和感悟的结合,对书中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杨绛在《文人情侣》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我是边读便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可见,写读书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它会让读书效率越来越高,所读之书就会变成营养,被吸收,被运用。

写读书笔记很耗时、麻烦,所以我们要以“坚持下去”为目的。做笔记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我们能从每本书中获取3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积累下来,生活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一般我会使用两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一种是写在本子上的读书手账,一种是印象笔记里的电子读书笔记。

不管哪种,我觉得都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记录从简。不要面面俱到的摘录下所有精华内容,只关注真正打动自己、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2.读书笔记要坚持写。不要因为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写什么就不去记录。有时候短短的一句话就能勾起我们当初读书时的体验。

3.关注重点是如何指导以后的行动。读书是为了用,如果读过就抛之脑后,读书就等于白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抱怨,“明明读了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8张图片
我做的《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书笔记

读书手账如何做?

读书手账,有别与传统的学习笔记,而是将实用和美观融为一体,既巩固了知识,也能从中找到读书的另一种乐趣。每当抱着手账本翻看笔记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而事实证明,经过我“一番折腾”,书中的关键知识,印象特别深刻。

完整的读书手账应该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作者、书籍介绍

2.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部分

3.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5.金句积累

6.下一步的行动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9张图片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重点说一下“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个概念也是出自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具体来讲,就是将“摘抄”和“评论”作为同样重要的“食材”进行融合的一种笔记方法。摘抄部分一定要保证原汁原味,用○标识,后面紧接着写自己的评论,用☆标识。

加上评论就会启动大脑进行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 叔本华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这个时代最怕的就是从众心态,即使是再权威的人,都可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以书为媒,创造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的目的。

不管多么简单的一句话,都应该转化语言,踏踏实实的落实到纸上。

电子读书笔记如何做?

电子笔记的最大优点就是方便,随时随地记录,便于同步和检索。

列夫托尔斯泰读书的时候,“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遇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对我们来说,随身携带笔记本不太可能,好在时代已经发展到云笔记无处不在。读书遇到自己心动的句子,有感想的内容,可以随时随地的保存到笔记中。

我一直使用的是印象笔记,手机端和电脑端支持同步操作,方便快捷。使用云笔记的另一个好处是,不用在意格式,排版,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可以随时修改。

下面分享我自己用的读书模板。其中包含作者书籍信息、阅读的目的、读后感受,下一步的行动,未截图的部分还有笔记摘抄,金句积累,等内容。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10张图片
《富兰克林自传》电子笔记一部分

其他形式的读书笔记

以上两种读书笔记固然好用,但是有时候由于时间、精力的原因,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干货、方法类书籍,可以不进行评论,主要以摘抄为主,比如列出主题句,关键词,小标题。简练精辟的能够让自己明白的词语即可。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还可以制作简报式读书笔记。将与书有关的信息收集起来,例如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书腰、书签、信息卡片,其他记载书籍信息的东西。将它们一起粘贴到笔记本中,会是另一种别具特色的读书笔记。看到某一特定的物品,也就自然勾起了你读这本书时的回忆,从而丰富了读书的体验。

其他形式的读书笔记中,我经常用到的是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书中的行文脉络,当然也会加深知识的理解。我非常喜欢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它真正的让我意识到:“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从而不再虚度光阴,甘愿在岁月蹉跎中老去。下面是我读完之后画的思维导图,每次看到的时候,不用翻书,就知道里面讲了什么。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_第11张图片
思维导图式笔记

李镇西老师在《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一书中说:“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没有必要都记在脑子里,而是能够引起思考,改变自己的心态。” 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就有了不读书不学习的理由。我们读书,最终的目的是读到自己,做好自己。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其实读书笔记如何有效利用,也是很关键的问题,所谓“活学活用”嘛,以后有机会再进行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