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民消费真的疲软了吗?

文/黄志龙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最近一段时期,方便面、啤酒、可口可乐等产品销售额出现多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一现象在全球著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也有体现,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增速仅为3.5%,为五年来最低点。据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持续疲软,已经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冲击。然而,笔者认为,快速消费品增长疲软,既有快消品市场接近饱和的影响,但更多还是居民消费升级和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总体来看,中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居民消费正在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消费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1990-201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元/年增长至24565元/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年增长至7917元/年,在此期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36.8%。2015年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增至31790元和10772元,恩格尔系数也相应下行至30.6%,接近联合国确定的富裕国家标准(30%)。居民食品支出的比例下行趋势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基本实现了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的转变。

其次,居民购买日用消费品更加关注品牌和质量。

前文所述的啤酒、方便面、可乐等快速消费品的增长萎靡,一方面是这些商品的市场渗透度已接近峰值,市场饱和度也已接近居民消费需求潜力的上限,另一方面这一趋势也是居民在购买日常消费品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的结果。根据贝恩公司调查结果,消费品中多数品类渗透率已达到饱和,一些品类的渗透率已经开始下降,2012-2015年,方便面渗透率下跌了5.6%,糖果下跌了4.5%。2015年城镇居民在快速消费品上的家庭平均支出仅增长了0.8%,这一涨幅远低于家庭可支配收入8.2%的增速,大量新兴的中等收入家庭正在将消费重心转移到其他消费品类,同时更加关注消费品的品质。因此,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和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快消品在家庭总支出的占比将与恩格尔系数呈现相同的下行趋势,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靠拢。

最后,服务性消费支出大幅提升是居民消费升级的突出特征。

在2005-2015年期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服饰等消费品占比从54.26%下降至48.37%,相应地,医疗、教育、娱乐、旅游、交通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则由45.74%上升到51.63%,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首次超过了日常消费品支出比例。其中,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上升速度最快,其次是交通通信支出,2015年二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接近32%(见下图)。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与啤酒、饮料、方便面等消费品增长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境游、境外消费、酒店、餐饮、航空铁路持续火热,电影票房屡创新高,教育培训、运动健身等行业一片繁荣景象。

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居民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带动相关商品和服务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6.9%,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包含计算机类商品)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和趋势都佐证了居民消费转型升级速度之快。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也有放缓迹象,但啤酒、方便面和可口可乐等快速消费品销售低迷,不足以说明居民消费受到经济下行较大冲击。相反,这一现象和趋势正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居民用于教育、交通、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例快速上升,有望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的居民消费真的疲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