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值得收藏的咏秋词

十首值得收藏的咏秋词_第1张图片
落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小雨带走了闷热的夏季,送来了凉爽的秋季。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伤秋悲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常有的情感,而代表着无数意象的秋自然成为众多词人歌咏的对象,给我们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一、《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提起范仲淹,想到的首先是《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命句,而这首咏秋词做于他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的时候。

此词用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想用酒来消除思乡之情,没想到酒入心中,思乡更切,化作一滴一滴思乡之泪。

二、《行香子·秋与》·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飞英如霰(一作光阴如箭),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宋代大词人苏轼做的词,往往借景言志、抒情,这也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

上阙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秋风问“我”面容为何如此衰老,“我”默默不语,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下阙抒情,感叹时光易逝、老年无奈。如今人已老,鬓如霜,眼昏乱,万念俱灰,以酒度日。

三、《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被称为“千古词帝”,可惜生在帝王家,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这首词开头先写“秋光留不住”,接着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营造了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

四、《莎行·碧海无波》·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这首词做于作者贬知宣州途中,来表达对闺中人的牵挂之情。上阙中的“轻别”一词写出山高水远的思念之情,下阙通过一系列动作来表现情深意切。“梧桐叶上潇潇雨”更是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五、《清平乐·候蛩凄断》·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他的声音,也称为南宋末期的时代之声。

上阙“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描绘出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下阙“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下阙短短几句,把景升华,借梧叶之孤来表达人世的苍沧。

六、《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一个仕途失意、词场得意的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词作流传极广。他的词通俗易懂,深受欢迎,经常被人唱颂。

此词写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上阕写秋景,描绘了一幅秋日郊野所见的萧瑟、凄凉的景象。下阕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老之将至,可惜志意无成,年华一往,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时”的悲哀与叹息。

七、《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这首词上阙写景,在“抹”与“连”两个动词表现出秋日风景画中的精神,显出高旷与辽阔中的冷峻与衰飒,与全词凄婉的情调吻合。下阕用白描直抒伤心恨事,展示自己落拓江湖不得志的感受。景与情结合,汇为一气,脍炙人口。

八、《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易安居士李清照,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书写不一样的人生,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这首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也烘托出词人情怀。下阙写出遥望天空,盼雁传书,以解相思之情。只是这相思之情,无可消除,刚下眉头,又上心头。

九、《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 ·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潮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的诗人,一生忧国忧民,所作的诗词也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词也不例外。

上阙写秋天来到边城,角声烽火,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阙从上阙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表达了“高兴”的“兴”。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十、《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南唐中主李璟,即后主李煜的父亲,论诗词方面,不及他儿子诗词造诣高,仅存词几首。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

词的上阙着重写秋景,菡萏,荷花的别称,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卷起绿波,拟人化的写出淡淡秋容,也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下阙则重于抒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唯有含泪倚栏。其中“小楼吹彻玉笙寒”更成为千古佳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落叶纷飞,不免引人无限伤感,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更是思念故乡。秋,一个被赋予了无数含义的意象,意在咏秋,实则抒情。不管是思乡、忆人,抑或是言志、爱国,又或者是纯属抒发自己的伤感之情。这些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诗词值的我们每个人铭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首值得收藏的咏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