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wenku.baidu.com/view/f3dcb003bed5b9f3f90f1ccc.html
fro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93191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软件≥程序+ 界面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程序≥算法+ 数据结构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界面≥知识本体+ 对象
from:
中国知网:邹晓辉-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 软件. 2011年06期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 邹晓辉 |
http://user.qzone.qq.com/949309225/infocenter
Software Engineering (SE) is a profession dedicated to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modifying software so that it is of high quality, affordable, maintainable, and fast to build. It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design,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test, maintenance and reengineering of software, that is,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o software."[1] The term software engineering first appeared in the 1968 NATO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nd was meant to provoke thought regarding the perceived "software crisis" at the time.[2][3]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s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defines "software engineering" as the application of a systematic, disciplined, quantifiable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oftware, and the study of these approaches; that is,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o software.[4] It is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o software because it integrates significant 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practices whose origins are in Engineering.[5]
Software development, a much used and more generic term, does not necessarily subsume the engineering paradigm. Although it is questionable what impact it has had on actual software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more than 40 years,[6][7] the field's future looks bright according to Money Magazine and Salary.com, which rated "software engineer" as the best job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6.[8]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engineering
附录:
http://bbs.kaoy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13642
http://www.cs.washington.edu/homes/notkin/bok_assessment.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_Engineering_Body_of_Knowledge
http://news.jingpinke.com/details?uuid=b3e3ed82-11ec-1000-8968-c021a028ac28
附件: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数量
哲学 1
经济学 2
法学 6
教育学 3
文学 3
历史学 3
管理学 5
军事学 10
艺术学 4
理学 14
工学 38
农学 9
医学 11
合计 10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0一一年二月)新修订学科目录正式公布
说 明
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的规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原《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制。
三、本目录中部分一级学科注明可授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位,此类一级学科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
四、本目录中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代码分别为二位和四位阿拉伯数字。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二○一一年二月
01 哲学
0101 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3 社会学
0304 民族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6 公安学 新增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3 体育学
05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03 新闻传播学
06 历史学
0601 考古学 新增
0602 中国史 新增
0603 世界史 新增
07 理学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4 天文学
0705 地理学
0706 大气科学
0707 海洋科学
0708 地球物理学
0709 地质学
0710 生物学
0711 系统科学
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713 生态学 新增
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 新增
08 工学
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2 机械工程
0803 光学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6 冶金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8 电气工程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3 建筑学
0814 土木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9 矿业工程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
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0827 核科学与技术
0828 农业工程
0829 林业工程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33 城乡规划学 新增
0834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新增
0835 软件工程 新增
0836 生物工程 新增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新增
0838 公安技术 新增
09 农学
0901 作物学
0902 园艺学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4 植物保护
0905 畜牧学
0906 兽医学
0907 林学
0908 水产
0909 草学 新增
10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 临床医学
1003 口腔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5 中医学
1006 中西医结合
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8 中药学
1009 特种医学 新增
1010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新增
1011 护理学 新增
11 军事学
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1102 战略学
1103 战役学
1104 战术学
1105 军队指挥学
1106 军制学
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
1108 军事后勤学 单列
1109 军事装备学 新增
1110 军事训练学 新增
12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1202 工商管理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3 艺术学 新增
1301 艺术学理论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1304 美术与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