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哈希碰撞&解决办法

哈希表:

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
给定表M,存在函数f(key),对任意给定的关键字值key,代入函数后若能得到包含该关键字的记录在表中的地址,则称表M为哈希(Hash)表,函数f(key)为哈希(Hash) 函数。
哈希表&哈希碰撞&解决办法_第1张图片
若关键字为k,则其值存放在f(k)的存储位置上。由此,不需比较便可直接取得所查记录。称这个对应关系f为散列函数,按这个思想建立的表为散列表。

哈希碰撞:

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一散列地址,即k1≠k2,而f(k1)=f(k2),这种现象称为碰撞(Collision)。
具有相同函数值的关键字对该散列函数来说称做同义词。

解决办法

1.开放寻址法

Hi=(H(key) + di) MOD m,i=1,2,…,k(k<=m-1),其中H(key)为散列函数,m为散列表长,di为增量序列,
可有下列三种取法:
1.1. di=1,2,3,…,m-1,称线性探测再散列;
1.2. di=1^2,-1^2,2^2,-2^2,⑶^2,…,±(k)^2,(k<=m/2)称二次探测再散列;
1.3. di=伪随机数序列,称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2.再哈希法

Hi=RHi(key),i=1,2,…,k RHi均是不同的散列函数,即在同义词产生地址冲突时计算另一个散列函数地址,
直到冲突不再发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增加了计算时间。

3.链地址法(拉链法)

如果哈希表空间为 0 ~ m - 1 ,设置一个由 m 个指针分量组成的一维数组 ST[ m ], 
凡哈希地址为 i 的数据元素都插入到头指针为 ST[ i ] 的链表中。

4.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把冲突的都放到另块单独的区域。

拉链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拉链法处理冲突简单,且无堆积现象,即非同义词决不会发生冲突,因此平均查找长度较短;

②由于拉链法中各链表上的结点空间是动态申请的,故它更适合于造表前无法确定表长的情况;

③开放定址法为减少冲突,要求装填因子α较小,故当结点规模较大时会浪费很多空间。而拉链法中可取α≥1,且结点较大时,拉链法中增加的指针域可忽略不计,因此节省空间;

④在用拉链法构造的散列表中,删除结点的操作易于实现。只要简单地删去链表上相应的结点即可。而对开放地址法构造的散列表,删除结点不能简单地将被删结 点的空间置为空,否则将截断在它之后填人散列表的同义词结点的查找路径。这是因为各种开放地址法中,空地址单元(即开放地址)都是查找失败的条件。因此在 用开放地址法处理冲突的散列表上执行删除操作,只能在被删结点上做删除标记,而不能真正删除结点。

缺点:
指针需要额外的空间,故当结点规模较小时,开放定址法较为节省空间,而若将节省的指针空间用来扩大散列表的规模,可使装填因子变小,这又减少了开放定址法中的冲突,从而提高平均查找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