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俳

上周四单位一同事生日,除了给大家准备了蛋筒冰淇淋以外,他还群发了首小诗。我又往回搜索了一下邮件,发现去年此时他也配了一首小诗,这位叫Willy的同事还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

荷俳_第1张图片
荷俳_第2张图片

单位这么大,有个把爱好文学的同事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不过Willy写的是Haiku,翻译过来倒是让我产生了兴趣,原来西方也有人喜欢日本的俳句。

俳句于十五世纪起源于日本,是一种非常简短的诗歌形式,一般由17个字音组成,分成5-7-5字音的三句。俳句一般使用季语,以对自然的描写入手,通过意境转折营造一种特有的诗意。俳句篇幅短小,而意境深远,鸡汤味十足,实乃文学青年提高x格之必备杀器。

当然,今年55岁的Willy已经不是青年了,但他很文学,写俳句也是出于对这一文学形式的真心喜好。吃过他的可爱多,我又和他聊了几句天,原来他并不懂日语,这些都是自学荷俳而来。荷俳,就是荷兰语的俳句,它遵循了日语俳句原有的意蕴,却并不一定要照搬俳句的规则。

Willy去年写的荷俳严格遵循了日俳5-7-5的字音组合,但场景单一,少了些自然的起笔和意境的变化。

Een kaarsje erbij
加上一根蜡烛

Zonnig smullend genieten
享受明媚的盛宴

Nog veelplaats op taart
蛋糕上还有不少位子

今年他写的荷俳不再拘泥于5-7-5的框架,以一棵老树起笔,在内容上好很多。

Mijn bast vol groef en kerf
树皮上满是沟壑

Wind geeft een kreun en krak
在风中嘎吱嘎吱地响

Mijn diepgroene blaadjes ruisen van geluk
深绿的叶子欢乐地沙沙着

同样是表明老而弥坚的乐观心态,后者更具有俳句的韵味。

用荷兰语写俳句,在我看来有着它先天的优势和不足。荷兰语的优势在于它天生使用很多倒装句式,在语法上又不像德语那么死板,易于意境的提升;它的不足在于词汇音节相对较多,不容易写出简短精炼的俳句来。举个例子,我所在公司的企业信条有多个语言版本,其中荷语版打印出来大约1页半,英语版正好一页,而中文版只用了大半页。

第一个用荷兰语写俳句的人,叫杜甫,全名亨德里克·杜甫(HendrikDoeff),为了表示对诗圣的敬意,我们还是叫他杜夫吧。杜夫在十九世纪初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的负责人在日本长崎的出岛上居住过将近二十年,当时日本还处于闭关锁国的江户时代,与西方的贸易仅限于荷兰一国,且荷兰人在日本的行动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他们只能居住在专门填海建造出来的人工岛出岛上,除了公事以外不能随意离开。也许正因为这种无聊的生活环境,除了编撰了历史上第一本荷日字典以外,杜夫还学会了当时日本社会上流行的俳句。

荷俳_第3张图片

Hendrik Doeff一家画像。

图片来源:http://www.wikitree.com/genealogy/Blomhoff-Photos-1

杜夫流传在世的俳句有两首,其中一首写的是春天海边的帆船,只是不知道他的原作是日语还是荷兰语。

春風や
Een lentebriesje
春天的清风

アマコマ走る
her en der reppen ze zich
来来回回地拉动

帆かけ船
de zeilscheepjes
那些小帆船

不过当杜夫回到荷兰以后,他并没有把俳句传播开来。俳句在荷兰语世界的传播,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最有名的荷俳作家是范沙根(J.C. van Schagen),他在晚年开始热衷于使用这种5-7-5格式的三行诗。下面是一首他的作品。

Ze is nog een kind
她还是个孩子

Doe heel voorzichtig met haar
要小心照顾她

Die mijn Moeder was
她就是我的母亲

最后一句的转折很有意思。

差不多同一时期,俳句传入到比利时的弗兰德斯,1976年梅索腾(Bart Mesotten)成立弗兰德斯俳句中心(Haiku-centrum Vlaanderen)。由于在推广俳句方面的贡献,梅索腾于2000年被授予正冈子规国际俳句奖。下面这一首他的作品也很有意思。

Ik rijd negentig
开在90公里的路上

In mijn auto zweeft rustig
我的车里静静漂浮着

Een wilgenpluisje
一片柳絮

不过,荷俳在荷兰语文学中还是一个很小众的题材。弗兰德斯俳句中心目前只有大约120名会员,类似的荷兰的组织荷兰俳句圈(Haiku Circle Netherlands)也只有大约200名会员。更多的荷俳作品可以在以下链接中找到。

荷兰语俳句:http://terebess.hu/english/haiku/nederlands.html

弗莱芒语俳句:http://terebess.hu/english/haiku/vlaamse.html

那么,有没有汉俳呢?有。最早的汉语俳句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目前认为俳句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80年日本俳人代表团访问北京,赵朴初即兴写了一首5-7-5句型的汉语俳句。

绿阴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

后来,汉俳就开始在国内发展。这三十年下来,除了要求遵循5-7-5三行的字数和句数格式以外,汉俳还对平仄和押韵做出了要求,结果成了一个俳句不俳句,绝句不绝句,长短句不长短句的“怪物”,多数作品为了平仄和押韵,堆砌华丽的词藻,大量用典,反而失去了俳句简明深邃的特点。

还是来欣赏一首正冈子规写给夏目漱石的俳句吧。

行く我に
我去

とゞまる汝に
你留

秋二つ
两个秋

荷俳_第4张图片

图片来源:http://iyokannet.jp/ginkou/spot/detail/kuhi_id/533

“我去,你留,两个秋”,真乃神作,神翻译!

文/Athlon_BE
2016.7.3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