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有像蝉那般生命向上的体验

今年4月,我去河南焦作的云台山景区游玩时,遇到了我见到过的最大的蝉。在云台山的红石峡区,蝉鸣声此起彼伏,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蝉。


我要有像蝉那般生命向上的体验_第1张图片

近日,我在学习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的课程中,又一次听到与蝉有关的话题。韦老师将其与心理成长放在一起来讲,这就让我对蝉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遂上网对蝉的生长做了番了解。

我简单对蝉的生长过程做个归纳,主要分为以下三阶段:

一、若虫。若虫在地下2-30厘米或更深的地方生活。暗无天日,历时4年之久。

二、成虫。蝉的幼虫4年后长成成虫。成虫6-7月间开始出土。它们选择在晚上8点至早晨6点左右出土(夜间9-10点为出土高峰期)它们爬到树上,准备羽化。


我要有像蝉那般生命向上的体验_第2张图片

三、羽化。成虫头顶至后胸背中央,有一道蜕皮线,这是为羽化成虫时的开裂线。羽化的过程大概需要2小时左右。成虫从开裂线出壳时,翅膀为绿色,身体为淡红色。羽化后的蝉先要刺吸植物的汁液以补充营养,然后开始鸣叫,几周精彩后生命结束。

我被蝉的生命感动了、刺激了。漫长的痛苦过程都只为那羽化后的几周精彩。对比蝉的生命态度,不禁汗颜。

我要有像蝉那般生命向上的体验_第3张图片

我们人的生命成长,跟蝉的生命成长恰好颠倒过来了。我们在妈妈的子宫里被母亲孕育10个月,不及蝉的若虫的黑暗中生活的四分之一的时长。然后,虽也在挤压中来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但在出生后的漫长生命长河里,我们的生命却是蝉的N多倍啊。可是,即便是这样,却有多少人真正活成了一个人并活出了蝉的精彩呢。

从孩提开始,我们人的健康成长,永远跟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分不开。都说好的环境才有好的成长,可是,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变形记》却让观众看到截然相反的结果。多少衣食无忧的孩子的成长样貌不及偏远山区贫困交加的孩子啊!这让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强调的积极品质如勇气,抗挫力等,究竟来自哪里。答案应该是来自我们生命的内驱力吧。

在母亲伴我和我陪伴母亲的生命岁月里,每每遇到困难,母亲总是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来激励她或是我。母亲也常常说:“过日子就是这样子的,先苦后甜,闺女,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跟蝉的生命成长过程相比较,我过去吃过的那些苦实在不算什么。如若我也具备蝉那般生命向上的勇气,不达精彩永不放弃的话,估计真的会应了母亲的话“先苦后甜”的。生命贵在体验,如若我也能有像蝉那般生命向上的体验,那也不枉来这人世间一遭。余生,决定像蝉那般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要有像蝉那般生命向上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