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

关于游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经常看到一些比较年轻的顾客捧着手机,坐在卖场的沙发或者椅子上玩着游戏,有时还边玩边对着手机屏幕说话,也不知在说什么;几天前去高原滑雪的路上和同去的朋友也聊到了网络游戏这个话题,朋友说他知道有的孩子痴迷电子游戏,经常坐在电脑前一玩就一天,饭也顾不得吃,家长为了孩子不饿肚皮,还要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为孩子送饭。

滑完雪回到工作岗位,就在我组装完第六把椅子的时候我不禁想搞清楚电子游戏究竟特么是什么东西? 为何让人如此着迷? 同样作为家长的我不禁要问,如果我的孩子痴迷电子游戏我该怎么办呢?

网络时代就是这么便利,想得到的信息基本都可以立等可取,搜集了多篇关于电子游戏的文章,看了下这些文章的观点基本分为两派,一派说电子游戏就是电子毒品,社会毒瘤,绝对是个坏东西,要彻底从人类社会铲出,甚至有的要给孩子用药,用电击,戒网瘾;另一派又说电子游戏会锻炼人们的反应能力,提高我们的协作能力,还举例说美国大兵尤其美国空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良好表现就是电子游戏训练出来的。

知乎和其他一些网络平台上也能看到一些身受网游危害的人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陷入那些虚拟世界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个25岁的帅小伙考上了香港大学,但因为迷恋网游,四年后因多次挂科而被退学,什么文凭也没得到,甚至25岁了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是什么让这些人放弃现实世界的美好而沉迷于虚拟世界呢?

<罗辑思维>罗胖分析说现代人之所以喜欢电子游戏,是因为人类具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机制,叫做“目标反馈系统”。

所有动物都有这种机制,但是是人类把它升级抽象了,简单说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并不是世界的本质,是人类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逻辑工具,因为人要求生存,求生存就必须要知道具体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比如饿了就要吃,吃了就饱。如果大千世界中很多东西我们没能用因果关系解释怎么办?我们就用猜想的方式强加一个因果关系给它,比如天为什么下雨,因为有龙王在戏水。我们靠因果关系来理解世界,如果缺了一个对现象因的解释,我们就缺乏对世界的控制感,所以几乎各个民族都有鬼怪故事流传下来,包括巫术,对谁怨恨就做个纸人写上他的名字,用针扎扎扎,以此发泄并获得控制感。

人类之所以活到今天变得如此强大,靠的就是通过这个目标反馈机制,通过环境的反馈调整、迭代、优化自己的动作建立了非常复杂的感受系统。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目标系统变得太过于复杂,比如一个简单高考目标,要考上清华大学,学生该如何把这个目标分解为反馈呢?你说这一堂课认真听讲? 有卵用!你感受不到具体的反馈离清华这个目标还有百分之多少的距离,必须要长期的听讲,长期做作业才可能成功,必须要调动我们的远见,理想,勤奋等等,而这些东西并不在我们的基因里。学校之所以有学渣,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建立正确反馈机制,搞不清楚现在的努力与心里的目标之间的联系,目标和反馈系统脱节了。

在反馈不及时、明确的情况下,现实生活是非常不美好的,往往就比较容易放弃,我们受不了没有反馈的目标行为。所以,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一定会重视绩效反馈就是这个原因,包括零售企业基本都会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也是在寻求及时的反馈。

说到这里,我们基本明白了电子游戏之所以迷人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画面太美,也不是因为它可以人机互动,可以赢其他人,其实是因为游戏软件工程师利用现在的电脑技术,让我们在虚拟世界里的每个动作都能得到最敏捷,最丰富的反馈;几乎每个游戏里都有三套系统,徽章系统,分数系统和排行榜系统,徽章系统是对过去的反馈,分数系统是对现在的反馈,而排行榜就是对未来的反馈,这三套系统从过去,现在未来给玩家及时反馈,让玩家随时随地都能爽上一把。

游戏中的时间过得也很快,很快乐,心理学有个词解释这种现象就是进入了心流状态,心流其实是一种平衡,做一件事情太难我们会觉得焦虑,太容易我们又觉得无聊,在难和容易之间就是心流状态,比如我们做一件非常有兴趣的事情或者和心爱的人待在一起时也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在游戏的世界里玩家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随时感觉世界就在掌控中,幸福时光想要就来,所以玩游戏长大的孩子很难接受长期没有反馈的目标行为,他们根本没法想象农民伯伯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会对电子游戏上瘾,万一我们的孩子甚至是我们自己沉迷其中咋办呢?现在我们从自律说起。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明知道是垃圾食品吧,却总忍不住吃吃吃;明知道应该早睡吧,结果大半夜还是拿着手机刷到一两点;明知道好多东西根本不需要,却还是情不自禁地成了剁手党。为什么我们就是管不住自己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都是跟自律性不够强有关。在心理学上啊,自律指的是一种在当前的满足和长远的利益之间做选择的能力。不同的人自律能力也有高有低,那到底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自律水平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人对于自由的看法会影响自律感。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由意志,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我们的所有行为自己都可以决定。心理学研究就发现啊,越是不相信自由意志的人,自律性越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那些不相信自由意志的人,普遍觉得自己的行为都是环境因素决定的,我又没办法掌控自己的行为,当然也没必要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啊。结果,这样的人在行动的时候,往往更容易逃避责任,不顾后果地冲动行事,当然也很难做到自律,发生作弊啊、盗窃啊等等行为的概率也更高;

除了自由意志,对一个事情重要程度的认知也对人的自律性有影响,你看普通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依据自己的偏好来行动。比如下班时间到了,活还没干完,我是加班呢还是早点回家?大部分人会选择早回家,原因是家里呆着舒服。在这样的情形中,大家做决定依据的是自己觉得怎样更爽,而不是怎样更重要。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其实在一个事情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做决定依赖的是“更重要”而不是“更喜欢”,更有助于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还能保持高度的自律。

除了这两点,家庭教育的方式也会影响人的自律水平。比如说,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方式影响就很大。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如果家长只是在口头上给孩子一定的教训,那就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但如果家长总是通过体罚,比如打屁股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那其实非常不利于他们自律能力的发展。

这是因为,父母的自律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他们口头教训孩子,就说明他们自我约束力强啊,慢慢地,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受到影响。而父母经常动手打人的话,那就说明他们自律水平很弱,孩子的自律能力当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就非常不够自律,明天还要早起,今天就写这么多,我其实没法明确的告诉你如何不让自己的孩子网游上瘾,我也不觉得网游就是绝对的坏东西,改天有空再聊聊游戏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游戏玩家为何会越来越多,未来社会真的会游戏化吗?

********************

部分内容和观点参考<罗辑思维>,旨在分享和记录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