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M·斯科特·派克1936年出生于纽约市,1958年在哈佛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1963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1963年至1972年在军中服役。1994年,他获得了坦普尔国际和平奖;1996年派克还获得了美国乔治顿大学颁发的知识、信仰和自由奖章。斯科特·派克因患癌症于2005年9月25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逝世,享年69岁。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他的真诚和勇气。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地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他曾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并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一、自律——心智成熟的工具和方法
人生困难重重,问题接踵而至。大部分人选择逃避,从而失去了面对问题、解决困难带给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心智得以成熟。而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和消除人生痛苦的首要工具。
自律: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自律的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展示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 缺少自律,常常因为父母本身难以自律,父母的关爱而非专治地恐吓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让我们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是自律的基础。
* 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
* 问题降临,越早面对它,意味着推迟满足干,暂时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能得到回报
2、承担责任
* 神经官能症:为自己强加责任,让自己受苦
* 人格失调症:不愿承担责任,让他人受苦
* 人格失调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神经官能症孩子
*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他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把自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和上司
3、尊重事实
* 移情: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
* 面对现实、自我反省、迎接挑战
4、保持平衡: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既要对自己有信心,又要放弃固有的人格、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及基本人生理念。
放弃与新生:心智成熟的工具即兼容并包
* 既要肯定自我,获得自信,用于承担责任——保持稳定
* 又要放弃自我,腾出空间,接纳新想法和观念——保持平衡
二、爱——心智成熟的动力和保障
1、真爱的定义: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 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必须一致
* 爱是长期渐进的进程,而非瞬间坠入情网
* 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不自律无法爱
* 爱是自我完善,也帮他人完善,超越自我界限
2、恋爱和爱
* 恋爱和坠入情网只是能短时间自我界限的崩溃,它不是真爱,真爱让我们的自我界限朝所爱的人或事物无限延伸直至消失,自我与外界融为一体。是一种高原体验,是人性和神性的结合。
* 恋爱本身不是爱,但却是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
3、过分依赖: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 对过分依赖者(婴儿、宠物、唯命是从的伴侣)的爱不是真爱,而是出于父性或母性的本能,不是意志选择的行为,无助于人的心智成熟。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人格。
* 有时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也许都是为了赢得私利。
* 真爱的本质是自我扩充,而非纯粹自我牺牲,真爱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但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标准是永远追求心智成熟。
4、爱的行动
* 真爱不是感觉而是实际行动,须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付出全部力量和智慧。
*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其他形式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孩子而言。所有这些需要克服“懒惰”
5、爱的勇气
* 面对死亡
* 独立的风险: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 承诺的风险:承诺是真爱的基石之一,作出承诺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
* 冲突的风险:以爱为出发点的人,会本着谦逊和诚实不断自省和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
6、爱的自律
* 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人格失调),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神经官能),爱和自律相结合,才能让心智走向成熟。
7、爱与独立
* 真爱将对方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成长。
8、爱的神秘性——宗教
三、科学的宗教与世界观——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
1、科学的宗教观和信仰观
* 科学的宗教旨在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经验和历史教训去认识世界,更新人生观和世界观。
* 经由质疑、挑战、检验的宗教才是属于我们的宗教
* 世间无数信仰皆以毁灭性的教条主义为特征
* 科学也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宗教,也能流于教条主义,也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对之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 心智成熟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接受宗教
2、神奇的力量——潜意识
* 心理疾病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关联出了问题,潜意识渴望与我们对话,努力让我们获得诚实。心智成熟意味着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与潜意识的本我接近。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理,宇宙能量自然地从高处流向地处,从高分化状态流向低分化状态,最终完全分解,变成没有组织,不再发生分化的熵的状态。
* 进化过程与熵的力量彼此抵触,由低向高发展
* 人类心灵进化也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保持原状)
* 推动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就是爱
*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原罪)就是懒惰,懒惰的对立面是爱
* 懒惰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恐惧感
* 一般意义的懒惰只是对自己和他人缺少爱心,邪恶(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的懒惰)则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和自我完善。
* 邪恶是人类进化中不可避免的,但它无法集中大多数人的力量,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它每伤害一个心灵,就会有更多的正义感被唤醒,更多心灵获得解放
* 我们获得真理、得到启示,不过是重新认识潜意识已熟识的事情,是意识与潜意识达成一致,是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面或扩大意识领域,使其范围和方向与潜意识领域更为接近。
* 我们的潜意识就是上帝,我们内心的上帝
* 浅层的个体化的潜意识和深层的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 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人神合一
* 我们的意识负责行动、决定和执行,所以不能抛弃意识成为无意识的婴儿状态
* 心灵的力量不是控制别人的力量,是在意识基础上做出决定的力量。
* 心理症状不是疾病,是潜意识的一种提醒,使病人意识到身心健康出了问题,可以自我反省或接受治疗。是否治愈取决于病人是否有克服懒惰成长的意愿
* 成长意愿的本质和爱的本质相同:为了心智成熟自我完善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