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大多数事情的思维套路

日常事务千头万绪,但思考起来并非没有章法可寻。中国人讲究“大道至简”,搞定日常大多数事情的思维套路可以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即:现状、目的、手段、执行。好比从A地出发去B地,总要先搞清楚A在哪里、B是哪里、有几条路,决定走哪条路,最后迈开脚步。

1.现状

什么是现状

“现状”顾名思义是指现实的状态。了解现状是为搞清事物的发展趋势、方向,以便根据自己的目的施加影响。事物发展受其过往、当下各种客观事实和主体主观目的叠加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对现状进行梳理,才能形成自己对事物趋势的判断,进而能有的放矢的做出决策。

现状包括主客观两方面要素。客观要素有:时空、主体、行为、事件、数据、依据、流程及其他特定条件等事实。关注事实既要关注其内容细节,也要注意其来源和呈现方式,这对于理解事实的含义至关重要。主观要素是主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真实需求。换句话说,是某个个体或群体为争取利益或规避不利既定的目的。主体目的直接决定了其后的行为以及对事物趋势的影响。

时空跨度越大、所涉主体越多,事物的发展趋势就越难把握。不过,再复杂、多变的事物也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也是有方法论的。每个要素就像构成整个现状地图的小块拼图块。按一定逻辑对每个要素进行分类,并梳理其内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便能勾勒出一幅现状地图(比如时间图、关系图等),按图索骥即可抵达终点。

信息搜集与筛选

掌握具体事实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因为信息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那些通过筛选能够被证明、与其他信息可以相互印证的真实信息才可被称为事实,作为判断的依据。当然,事物瞬息万变,信息也只是不断提高线索让我们逐步逼近真相。

信息搜索途径很多,从搜索方式和顺序的角度而言可简要概括为:网(互联网)、书文、人(讨论)、事(考察)这种顺序也符合由浅及深且易操作的认知路径,能最大限度提升认知效率。具体来说,借助互联网可以快速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各种综述类书籍也可构建相关领域的的概念体系。在掌握初步情况和概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与行业资深人士讨论或实地调查便可掌握第一手信息。

获取的信息需要按一定逻辑分类,对其真实性、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估。并从客观或各种立场角度解读关键信息剥离出有价值的事实。就如同拼图时的干扰、无用图块,信息也存在失真或无用的情况,必须加以甄别。当然,事物随时处于变化之中,筛选有效信息也需要关注可能影响事物的最新进展。

2.目的

人或者是替他人实现目标,或者是为达成自己的目的。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导我们从何处着手、到何处为止。

理解真实需求

需求分层次,有表面需求也有真实需求。比如你女朋友说怕黑。她的需求可不是送手电筒可以解决的,真实的需求是她缺乏安全感,希望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因此,明确他人目标的关键在于理解主体的真实需求,否则,做的越多越是无用。当然,真实需求也要具备现实合理性和可行性。不然,只是幻想。

一般而言,只要是人或由人构成的拟制主体,比如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都离不开对于利益、公正、效率、安全的价值追求。只是不同主体因实力、条件和主观意愿的差异形成了各种纷繁复杂的具体诉求。判断主体真实诉求仍有个原则性的方法,就是通过考察主体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对谁最为有利,来探求真实意图。


搞定大多数事情的思维套路_第1张图片

3.手段

如何提出方案

理解真实需求是建立目标的前提,但需求需要量化为具体、可执行的目标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在目标、现状已确定的情况下,发现解决方案的途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从目的反推出一系列与目标相关的问题,然后解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逐一解决即可。这种思维方式是终局思维,它是以最终场景为靶子,合理布局资源、设计方案(谁来做?每个人的职责是什么?什么时机做?以什么方式做?如何沟通?),达到排除障碍实现目标的效果;

另一种提出解决方案的方法是类比法,即通过参考以往或相类似事物的处理方案,不断验证修正,最终确定可行性的方案。

如何权衡方案

在实际行动前,通过推演权衡各种具体方案的利弊、合理性及可行性,避免执行时推倒重来,提前预判问题、准备预案是选择和完善方案的必要环节。不同手段的选择会对事物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种选择也可能会对各主体或后续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也需要考虑是否与相关主体的有权决策人提前沟通或请示,以分析各种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或安排应对措施。

同样的目的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实现,暂时看起来牛逼的方案也非一成不变。在陆军作战领域有个说法叫做指挥官命令。也就是说无论长官布置如何周全、精确的任务,士兵首先要被清楚告知本次行动的目的。这样,即便既定方案失效,行动也不会因此中断。

从奇葩之王黄执中那里淘到一个栗子:假设长官要求某战斗小组明天早上6点登上某山坡埋伏掩护运输车队通过,然后去某地补给。如果当战斗小组准备登山时才发现山上已有敌人或者发现当日雾气弥漫根本无法看清公路。这时,临时指挥官该做的不是强行登山,而是结合当下情况部署能够掩护运输车队顺利通过的任务。计划赶不上变化,只有对准目标不拘于既定的方案才是最好的选择。

4.执行

执行看起来简单,不就是干么。但一个方案的有效实施不是靠蛮干,而要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规划任务流程和时间节点。一般复杂的、长周期项目要细化到每周要做什么、出什么样的成果、各种资源如何协调(人、财、物、工具、时间等)。重点要考虑任务的相互关系,哪些任务应当先做、哪些可以同步进行,最好每条任务都能简化为一条可操作的行动指令,提高执行效率。如有必要,还要列出明确的执行进度表,进行沙盘推演或样本试点。

此外,还要设置效果控制机制和意外情况处理机制。根据流程列表对关键环节进行校验,在最终完成任务时进行复查。以便在实际执行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反馈调整。同时,时刻关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凡事必先调查研究,再规划沟通,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知道在合适的时机收手,才会有收获。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原创文章 欢迎留言和分享

转载请注明“不二班长”

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关注“不二班长”公众号 与更多有趣、渴望成长的灵魂不期而遇

搞定大多数事情的思维套路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搞定大多数事情的思维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