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写给学过DISC和4D朋友的,特别是海峰DISC双证班社群的伙伴们。所以,我就略过了很多基础的概念和具体的细节。
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想说说4D与DISC联系与区别。搞懂了这个,在我看来,DISC+4D就会让人在为人处世的基本面上达到如虎添翼的成效。
一、先扒扒DISC和4D对人分类的底层架构
(一)DISC对人分类的基础架构?
追本溯源,后人基于DISC原型衍生出的DISC行为分析与应用系统都源于马斯顿。马斯顿当初写《常人的情绪》分析常人的情绪是基于激励/动力视角,从人对外在环境的认知及其反应来分析人的情绪分类的。
现有的DISC行为类型流派则把环境因素改为人/情感、事/理性。海峰DISC双证班的DISC体系也是如此。
DISC是一种行为语言,揭示的是一个人自然状态或者压力状态下的其关注点及其行为表现的方式。也就是说,DISC关注的是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而不去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DISC却能大道至简地让人对性格风格及其调适引起足够的关注。简单容易入门。这是DISC的无量功德所在。
但是为什么人会在不同环境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如何能够让自己做到总是能够在合适的环境展现出合适的行为风格?
DISC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好吧,4D来了!
(二) 4D 对人分类的基础架构
4D则源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荣格致力于研究无意识,其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集体无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人类集体文化的传承(从这里看到了第5力的影子了吧)。这点既是荣格与其老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关键,也是其天性决定轮的关键点。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对人的影响很大,人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根据人的心理功能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感觉(sensation)和直觉(intuition),荣格对人的心理类型进行了划分。请记住这里划分的是心理类型。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查理先生的4D系统的内容受荣格的影响很大。
二、4D与DISC的想通之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4D与DISC没有本质的冲突,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不存在高下之分。两者有本质的相通之处:
(一)4D和DISC都是从人性的基本面出发,对人进行分类。两者在横向划分维度上完全相同。只是在纵向划分维度上,DISC选择的是反应模式,4D选择的是信息获取方式。
(二)两者都强调每个个体要适应外在的要求(按查理先生的说法就是不要搞权力斗争、没有实力时不要搞权力斗争,这多么务实啊),必须要学会调适/匹配。
(三)两者都强调行为的改变。
三、4D与DISC之间的不同点
(一)4D更加关注集体与整体
首先,4D开宗明义就是关注优化团队第5力的,只是因为团队第5力的改变需要始于个人的改变,因为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天性或性格选择自我主张,所以要想团队和谐,比较容易的解决之道,就是每个人向从自己开始改变,每个人都愿意从自己开始改变,人际与团队就能快速地和谐了,所以就涉及到个体层面的修炼,在这点上,两者有打通了。而DISC则更关注个体的人际互动、人岗匹配等。
其次,4D关注的是人性共通的最基本的4大方面的需求及其8个行为,并且在满足4大需求上提出了绿黄蓝橙的先后顺序,可谓是一语既破天机。在这点上,4D够简单。4D打牢的是人际互动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4D可以让人简快地掌握人际和谐相处之道。而DISC则更关注个体行为风格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至少有7个方面1、总体行为风格特征、2、对团队的贡献、3、压力下的倾向、4、可能的缺陷、5、理想环境、6、的情绪特征和7、最害怕的事情)。就这点而言,我个人认为,要想做更加精准的人岗匹配和工作行为风格建模,毫无疑问必须使用DISC。
(二)4D更强调驱动人的行为的背后因素
4D除了能够说明你的外显的四种行为风格外,还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隐的动机与欲望。而这里的内隐的动机与欲望是什么呢?其实未必就是佛洛依德说的本我。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的天性(4D、MBTI等是也),一种是我们后天因素影响后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风格,也就是性格(DISC是也)。比如我自己,无论是PDP、MBTI和笔迹分析等,分析得出的结论我都是属于蓝色/D。但是,在我此前的最后一个岗位工作一年半后的2015年12月DISC测评得出的结论是内在属于高S(87),S向下转换54。当时有人告诉我说,我压力大且我有离职倾向(因为我同时除了C向上转化外,其他三个全是向下)。其实我自己和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没有压力的。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人如果是自己知道自己的行为风格,并且知道工作的需要是什么,当他主动地去调整,并能让自己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时,其实压力等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调整前后的行为风格都是结果,驱动我们调整的动机才是最关键的。一个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天性,但是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才是4D和DISC体系的可贵之处:非宿命论,强调人的能动性。而驱动一个人能动性的就是一个人的动机。动机既有天性的成分,更有人的后天受教育而选择的因素。所以,处理提出要管理我们A关注点和M心态。
换句话说,4D清晰地告诉我们驱动我们的行为的因素:能力、信念/价值观、角色/身份与系统/利他。4D不仅仅关注天性,也通过AMBR/CSW这两个教练工具,让我们去觉察和管理自己的动机和情绪。DISC则简单地让我们根据所掌握的DISC行为风格去关注自己的行为及其影响。实际上,DISC只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了。行为背后一定是情绪与动机。所以从一定以上上说,4D关注天性的决定力量,DISC关注行为的决定力量,其背后隐含着天性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我说4D强调的是天性,DISC说的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根据外在需要而调适出来的稳定的场景化的行为风格(=天性X动机/价值观,如我上面所说的我自己行为调整后的从蓝色天性变成高S黄)。
也就是说,4D把决定人类知行的六脉全部打通了。这个六脉就是NLP大师迪尔兹传建的六层逻辑架构(当年学习埃里克森教练时收获了这个模型,让我对畅快人生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在我看来,要想活好当下/短期,必须这六层上下贯通。要想一辈子活好,而不是过着过山车般的日子,更必须让自己在6层上理顺。4D可以帮助一个人基本做到了。
(三)4D具备更完成的助力人长期修炼的体系
虽然4D和DISC都有测评系统,
但是查理先生在洞察传统培训不足和人类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入手,提出工学合一的领导带头、团队共修、团队与个人修炼三大路径和AMBR/CSW等完整的可持续化的教练修炼系统。
也就是说,4D具备类道法术齐全的体系。
总之,4D和DISC是全面修炼人际互动的完全可以互补的系统。4D的神效在于能否让一个人简快地改进人际、人岗匹配。但是要想深度全面地实现人岗匹配,则需要DISC及其测评系统。可以说,这两个系统是让人顶天立地的人生修炼、人事兼顾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