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我想说……

         今天刷微博看到“上海交大率先对高考录取进行改革”的新闻,称改革后高考分数只占60%,而综合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分别占到了30%和10%,这本是一件好事,表明学校也注意到了“一考定终身”存在局限性,更愿意用综合素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入学的资质,作为一所老牌名校这样的改革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后我点开评论,一如既往地,骂声和板砖一片:“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了!综合考核谁知道有多少猫腻”“这样改革的话,穷人怎么办?”“又是给权贵人家的孩子上大学找理由”……诸如此类的质疑声铺天盖地。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些日子省内媒体以“福建省高考状元双双花落泉州五中”为题报道的时候,下面铺天盖地的“高考加分最不公平了,有本事别加分”“投档分状元而已,加分肯定有诈”“高分又怎样,看长成那样也低能”……本来我就不是个愤青想就这些未必考得到这么高分的网友的评论来个回应,但是这下我算是不吐不快了。

         高考作为目前为止我们能构架出的最公平的考试模式,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替考、贪腐等等),但是至少我们为之付出了足够多的社会成本,给予了足够高的全民关注,这件事情在制度完善下本身就是一件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好事。当然,高考的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绝不可能是绝对公平,考山东卷的孩子会告诉你今年山东理科由于卷子简单,有33个同样考710分(满分750分)的裸分状元,这就是高考大省的高考一旦出现波动导致的后果。相比较而言,上海卷600分满分的卷子录取分数线至400多分低自然也被很多不知情的愤青网友诟病;北京高校对北京学生的“海纳”也让“北京大学是北京人的大学”成为很多老百姓的惯有思维;甚至连今年宁夏率先划线的时候大家都惊呼“原来少数民族分考那么低也可以上大学,扶持政策未免也太大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全是差异性,却没有认识到高考本身就是一件相对公平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省份里的人都拼不过却又要求全国统一各种整齐划一的平衡,这不是更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吗?绝大多数省份已经能做到“知分知线”填报志愿,但是北京是一个高考前就填报志愿的省区,这样的高考风险不可谓不大;宁夏分数再怎么低,那也是就宁夏这个省份的名额所划定的,并非所有宁夏考生都享受了少数民族加分,这和国家政策有关,难不成所有山东考生都敢冒这个风险到宁夏作高考移民不成?尚且不要说上海考生容易上复旦、北京考生容易上北大,一个是就算我们去北京上海能承受起他们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昂成本吗?再一个,说得好像每个省份的高校就不往自己省份考生倾斜了似的。厦大招生自然也是福建考生招得多,武大招生自然也是湖北考生招得多,这既是考生的选择,也是高校对于社会成本的控制。那些叫嚣着“高考制度不公平”的人,真心应该调查了再发言。

         伴随着高考制度,就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考试产物——加分、自主招生、特长生录取、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等等……说起来在中国,凡是涉及到“自主”、“加分”之类的东西都往往会牵动大众要求“公平”的神经。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东西在历年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漏洞和问题。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有加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情。现在各个省份顺应民意把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加分降低或者取消了,想要引导正常的加分秩序,但是真正志在竞赛,想要通过竞赛上大学的人真的会被分流吗?未必,高校的预录取还是会将这些人收入囊中,事实上取消加分成为了安抚民意的工具而已。除此之外,加分还有优秀学生加分,学校出于成绩考量自然不敢把低分或者低能的考生推报上去,高考的加分要实实在在能体现在学生的高考分上才有用。至于别的少数民族加分等,首先这是一项国家政策,压根没必要反驳也没什么能力反驳,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内这项政策动摇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如果是见义勇为或者烈士子女加分,我更是觉得毋庸置疑。难道真的有人愿意失去自己的至亲来换这么一点分数吗?至于自主招生,那也是通过笔试和面试,面试已经做到考官抽签了,制度上来说是完善的,和艺术特长生一样,考生和考官隔着帘子,为了对付舞弊和私通已经是在制度上尽心了。还有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学校一是不敢砸自己的牌子,二是这些学生还要被拎出来公示,报社的记者们有可能还要抓紧采访一下这些考生,如此高密度的曝光,校长们要是还敢轻举妄动那简直就是笑话了。那些说“高考加分政策不公平”的,有这个心思嚷嚷,还不如有这个心思监督,若真是揪出一些蛀虫才算是真本事呢。

         还有人说高考本身就是权贵阶层的事情,和穷人尤其是农村学生无关。怎么说呢,这个话我既不赞同也有些赞同。不赞同就是在于,如果你本身都认为高考和穷人无关,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讨论高考了。但赞同的点也就在于,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定向从贫困县里头往名牌大学输送农村学生,单凭自己能力能考得过城里享受优质资源的考生的的确少得可怜。我们要承认,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已经趋于凝固,高考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改变自身乃至家庭社会阶层和地位的方式之一,中产阶级等既得利益者毕竟享受着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他们有能力供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每多一个城里的孩子上了大学,就将有可能挤掉一个农村的所谓穷人家的孩子。这么说并非激化城乡矛盾,只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考试体系,它不仅仅要兼顾公平还要保证效率。在完全追求公平的条件下农村学生可能未必能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扶持,本质上和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是一样的。我们要看到城乡差距是在一步步弥补的,现有条件下高考并不能说只是权贵阶层的事情,毕竟,真正的权贵阶层还可以绕过高考把孩子送出国门去上大学呢。所以,对穷人孩子难以上大学的悲观心态,可以多了解下目前国家的政策,从个人角度来说,身边遇到了贫困生,力所能及地给予一些帮扶,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至于最后一类,就是那些未必能考出高分的网民在悲天悯人:“中国教育就是教出这些高分低能的人!”“考试专门钻难题偏题,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说高考状元高分低能,或许是新闻媒体平日里的渲染所致,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高分考生还是高能的,至少应该说比低分考生高能。如果自己本身不是高分,又何来判断“低能”一说?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是因为这类网民自身考不出高分羡慕嫉妒恨呢?本来高考就没要求所有人都进大学,专科类学校也是为低分考生量身打造的去向啊。还有说高考考出难题怪题的,说书本很多把学生压垮的。一方面,高考本身就是有区分度的,考出大家皆大欢喜的成绩,国家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就是考生个人也不好填报志愿啊!另一方面,真当命题老师吃软饭的吗?一套卷子的命制,要凝聚多少人的智慧,这么担心还真是杞人忧天了。我们唯一能说的就是可能高考卷子在难度上会有波动,但这并不违背高考原则,自己觉得难别人肯定也觉得难,这才是比拼真才实学的时刻。说实在的,高考的顶层设计已经在调整,为了避免“偏才”所以正在走向“文理不分科”;为了避免一次性考试负担过大,正在将个别学科调整为社会化考试,并且重视平时的学业水平测试。这些调整就是对于“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最好的回应了。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只是人生当中稀疏平常的一场考试而已,只是人生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们也都知道,人的成就未必和高考成绩有关,未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的未知数。高考本身是一个良好的、日趋完善的制度,对此我只有一点想说:我觉得降低英语考试分数仍然是欠妥的一件事情,这样会让学生尽早地在社会化考试之后放弃英语学习,从而给他们大学四六级考试的时候增加难度。同样,这也不利于已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高考毕竟是由比我看得更加久远的智囊团设计出来的考试模型,我们能做的就是希望它更完善,并且接受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高考,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