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点进来了,就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1.为了便于理解,我现在分别将R1,R2,R3的路由表列出来,可做相应参考
【注意】路由表的构成:由多个路由记录组成
每个路由记录由4项组成部分
1目标(网络ID)
1) 主机
2)网络 网络ID
3) 未知 0.0.0.0
2 netmask
3 接口interface ,发往目标,从哪个接口发出去
4 网关gateway:下一个路由器的邻近本路由器的接口的IP
R1的路由表如下
R2的路由表如下
R3的路由表如下
好,将上面的路由的设置搞清楚后,接下来就要进行网络配置了
由题可知,需要四个网段,即四个网卡
在VMware界面,左上方的工具栏 编辑 –> 虚拟网络编辑器 –> 添加四块网卡
参照实验环境图,主机A,B设置单卡IP
R1,R2,R3两个网卡参照上图的路由表分别设置对应的接口IP
A主机
R1路由
R2路由
R3路由
B主机
iptables –vnL 查看防火墙
【注意】所有的虚拟机都需要关闭防火墙和SEILINUX
关闭防火墙命令:
Centos7: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开机禁用)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即时生效,重启还会有)
centos6: service iptables stop 即时生效,重启后失效
chkconfig iptables off 开机禁用
关闭SELINUX
第一种写配置文件:vim /etc/selinux/config (重启后生效)将SELINUX=enforcing 改为SELINUX=disabled
第二种:setenforce 0 (即时生效)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对三个路由分别执行命令
因为路由器默认把非转给本路由的包丢弃。
【注意】禁ping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由题可知R1和R3的网关相同,我们可以简写为
R1: route add default gw 10.1.0.201
R2: route add default gw 10.3.0.200
(1).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
(2).vim route-eth0(该文件默认不存在)
1.10.4.0.1/16(目的IP) via 196.18.0.4(网关,下个路由接口的地址)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2.ADDRESS1=10.1.0.0
NETMASK1=255.255.0.0
GATEWAY1=192.183.37.200
(3).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上面的命令行界面可能有些麻烦,下面说一下图形化界面。可能比较简单一点。
Linux网络属性配置的tui(text user interface)
System-config-network-tui 或 setup
图形工具 nm-connection-editor
字符工具 nmtui 或者 nmtui-connect 或 nmtui-edit 或 nmtui-hostname
小编在这个实验中克隆虚拟机发现,新生成的网卡的名字,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原Mac占用旧网卡,新的Mac地址只能使用新的网卡名称,新的虚拟机为了不与原虚拟机冲突,也是生成了新的Mac地址。
查看系统内核版本以及网卡设备名称:
系统的内核版本为3.10,并且有2网卡设备,且都是以eth#的样式,这是正常的,但克隆之后会出现eth2/3/4/5的情况。
这就不好了,统一起来,便于以后管理,因此需要更改设备配置文件。
在centos系统中操作
配置文件位置为:/boot /grub2/grub.cfg 用 vim打开文件后,在第99行尾加上
net.ifnames=0
保存文件后,重启计算机后查看网卡设备
在RHEL7系统中操作
修改文件 /etc/default/grub 如下图所示 在第6行行尾添加 net.ifnames=0 保存退出
然后执行命令后重启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将新的网卡命名规则还原回早期版本的命名方式,使用起来相对方便,更容易记忆即管理。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搭建路由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坑,小编在实验过程中就遇到了网卡名生成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就把它的修改方法告诉大家了,然后今天就到这了,如果你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坑,欢迎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