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

眼看丰满的理想遥不可及,你是立即转身寻找理想的土壤,还是立足骨感的现实,一点点改良脚下的“盐碱地”?

【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_第1张图片
人生总有那么多选择

职场真相绝大部分与理想相去甚远,不过最难的时候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如果你是文中的小W,将会作何选择?

一、新人say  good-bye

当小W的离职报告递到我手上时,作为她的直属上级(HR经理),虽然已有心理准备,我仍然深感遗憾,因为她在短短三个月内的工作表现已超出了我的预期。

小W:85后,本科学历,一岁小豆丁的妈咪,重返职场不仅换了公司,还换了行业和岗位,从大型外企客服转为中小型民企人事,岗位是培训专员。

由于不同公司对同一岗位的定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故在此赘述一下她的岗位职责:

1、培训需求调查;2、培训计划制订;3、培训资源整合;4、培训过程组织;5、培训效果评估。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看出,该岗位的职责并不包括独立开发培训项目,主要是围绕培训工作提供支持和配合。缘由咱们后文细说。

二、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

首先来看看我们是怎样互相“看对眼”的吧!

公司现状:40年历史的国企改制而成的中小型民企,虽冠以“集团”,实则仍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在职职工200余人(大半在工厂),退休职工300余人。高管中除了老板,多数仍沿用国企元老,管理理念——不用多说你也懂的吧?

部门现状:在小W入职之前,人资部共计4人,除我这个经理之外有三名专员,其中两名负责员工关系(合同、社保手续。注意退休职工占大半,医保相关事务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名协助我做招聘、培训、薪酬、绩效。所谓培训,仅限新员工入职培训。

我在部门会议上说:我们的目标是从“人事部”成为“人力资源部”。放眼当今HR界,言必称“HRBP”,更不用说对人力资源稍有了解都知道的“六大模块”,而事实上我们真正在做的只有三个半模块。

契机:两年来企业主业效益下滑,加之投资失误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老板终于主动提及要我部重视人才的引进。我提出现有老员工忠诚度较高,但能力欠缺,要想不断提升就需要加强培训。老板立即拍板同意设置培训岗位,我们才有了招纳新人的机会。

认真分析之后,我得出该岗位核心素质要求:没经验不要紧,关键是有学习能力,有恒心,能坚持。并非我不想招熟手,只是太清楚公司对培训的重视度不足。如果招经验丰富的成熟人才,来者将很快会因底子太薄,可申请到的资源太匮乏,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挫败感。因此我坚持不要最优秀的,只要最合适的。

众里寻Ta:在两家知名招聘网站发布信息后,两周内收到了二十多份简历,面试了十位候选人,最终录用了小W。

她的优势:师范院校毕业,有培训机构工作经验;劣势:无人资部门的工作经验。当然还有一些不足道却又很重要的原因:已婚已育,此番是休完产假重入职场;她先生是一位HR经理。

关于“已婚已育”,在招聘中可算作不够磊落却很实际的潜规则,从产假条例的修订到二孩政策的出台,让HR们不得不在招聘时有所考虑,即便HR从业者本身也多为女性;至于她先生的职业会成为她的竞争优势之一,主要因为她本人虽欠缺经验,却可在很大程度上借用现成资源,有利于快速上手。

以上是用人单位方面的考虑,那么小W当时是怎么权衡的呢?

复试时我俩做了职业规划方面的沟通:她曾从事了5年的客服工作,工作时间不规律,但为人母后需更加关注家庭,故而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她明白自己在30岁出头换行业转岗有较大难度,愿意放弃外企转而选择民营企业,表示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我开诚布公告诉小W,公司在培训方面基础薄弱,可以多做尝试,但切勿急于求成;同时我会安排她协助招聘、员工关系等其它事务,便于她全面掌握人资技能。她很开心,成功踏上了HR这条船。

【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_第2张图片
开始一段新的路程

三、牛刀小试

为了不浪费小W高涨的热情,我很快就给她提出了一个培训课题:针对基层员工做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

受训主体:厂部员工(占了员工总数的一大半,其中有五成以上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目标:一是给小W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二是试探参训员工的反应。

结果:尽管我并未对首次试水抱有过高期望,但小W的工作状态则是全情投入,从课件的制作方面就能看出她十分用心。两堂培训课的效果还不错,员工对电脑知识的渴求度超出预期。

缺憾:针对有求知欲的基层员工,进一步的技能培训因场地、设备缺乏暂时开展不了,申请外训也因经费问题被驳回了。

我看出小W有些许失望,便开导她说:基层员工的电脑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很不明显,领导这样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趁热打铁

试水之后,我对小W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很满意,决定趁热打铁,这次的培训课题请她自己考虑。三天后她提了三个课题,部门内讨论之后确定选择“职业形象塑造”。

做培训计划时,我们向领导提供了两套方案:主推的方案是请专业礼仪培训师来讲课,我动用了朋友关系,参训者(主要是职能部门成员和管理层)30人左右,2个小时的课程,预算共1700元;次选方案则是由我们部门实施内训。

在两个方案的优劣势分析对比中,主推方案的优势在于专业度高;而备选方案的优势则是——不花钱

结果依然是以成本为导向——领导选择了不花钱的方案。我明显感觉到了小W深深的失望。

不过,方案既定,我在给小W鼓劲的同时,跟她商量将培训改成沙龙形式,以交流互动为主。这么做主要为了给小W减轻一些压力,我再三强调,举办这次沙龙的目标是激发大家对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视,并非考验和彰显培训者的素质。

按照部门内讨论商定的思路,小W花两周时间精心准备了课件,通过内部试讲和修正,沙龙得到了多数活动参加者的认可。

缺憾:主要体现在现场把控方面,部门缺乏经验,因此各环节准备不够充分。

【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_第3张图片
宝宝表示很失落

五、掩不住的失落感

两个课题的培训实施完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小W按我的要求分别做了总结,但提交的时间拖了一天。很明显,她的积极性已经没有入职之初那么高了。

我和她谈了一次话,表达的意思主要如下:

一方面,小W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得到了肯定,受训后员工确有收获,基层员工被激发起了学习热情,在职业形象方面一些员工也比以前注意了很多。

另一方面,虽然这两个培训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并不直接相关,也不能直接对生产和销售产生效益,但其实际意义在于练兵,不仅个人能力通过实践得到了提升,也完善了人资部的职能。

然而小W对这两次培训的总结评估却很低——或许是我忽略了处女座这个不可控因素吧。尽管我一再真诚地告诉小W,她的表现真的达到了职位要求,且已是超水平发挥,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可她的情绪还是十分低落。

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两周后,小W把离职报告递给了我。虽然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对于她如此快就要离职仍有些意外。

“主要是现在的工作状况,和我的职业规划差距挺大的。”小W说。

“哦?那你的职业规划现在是怎样的”?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复试的时候我们谈过这个问题,而当时达成了共识。

“我很想从培训入手,逐步提高。可是以公司目前情况来看,对这一块根本不重视”。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我不否认公司对培训不够重视,但是你入职前我就明确告诉过你,其实也正因为公司的培训基础差,你会有更多机会尝试”。

“嗯”,小W思索了一下,接着说:“通过近三个月的尝试,我反而更没有方向了,我感觉公司根本不想在培训上投入,认为人资部的工作只是事务性的工作”。

她说到了我的痛处。但此刻我不能听任情绪的影响,我试图从其它角度挽留:“虽然培训效果没达到你的期望值,但我和其他同事对你的工作评价很高。另外咱们这三个月也并没有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培训方面”。我说的是实情,我特意安排小W接触了其它模块的工作。

小W承认其他模块的工作让她更全面的了解了人资部,但从她吞吞吐吐的话语中,我听出她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没有一点信心。

【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_第4张图片
有追求的人来不及抱怨

七、抱怨是一种毒

我明白自己挽留无力了。其实她的这种没有信心,也正是我最没有底气面对的。放眼望去,怕是没有哪个老板会说他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但落到现实中,更重要的往往是看得见的收益。“以人为本”虽是句普世真理,然并卵。

但我更清楚,抱怨实在没有任何用处。以前的我也曾抱怨工作烦、抱怨老板LOW,但随着年龄阅历都不断增长,发现人人都有苦衷和不得已,能够抱怨或指责的人越来越少。

我能抱怨小W不该太早下结论而打退堂鼓吗?她已三十出头,如果在一个不能给她充分信心的公司继续,长远来看是不够明智的。

我能抱怨老板不给足够重视和支持,抱怨连1700块的培训预算都不批吗?现在整个经济增速放缓,作为传统行业,作为一个集合了家族私企和改制国企基因的公司,生存下来才是第一要务。

同样,如果我能抱怨他们,他们也能抱怨我:小W可以抱怨我无能,无法争取更大的支持,为人资部赢得更高的地位;老板可以抱怨我分不清轻重缓急,要想发展是没错,但首先得生存。

既然于事无补的抱怨毫无必要,我们只好各自去做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

我不想再流露出更深的遗憾,只请小W再认真考虑两天,如果真的去意已坚,就着手把工作理清,等人接手。

八、准备重新出发

话说两天后小W明确表示她还是决定离职。我知道她答应考虑也就是出于礼貌,其实早已下了决心。一般来说,一旦有了辞职的念头,它就像春天的野草般疯长。对现状的厌倦以及对未知的期待,都会成为肥料,催生一段新的开始。

我对小W说:“既然想好了,那么我祝你好运。开始找工作了吗?”

小W略有些不好意思:“已经投了几份简历。”

“都投了些什么岗位呢?”

“有人事方面的,也有行政人事兼有的。”

“行政?”我感到略有些不解,我记得她有过客服类的工作经历,问她是否考虑过重新回到类似岗位。

小W的回答不是很坚决:“如果有机会,我倒是很愿意继续做人资方面的工作,但如果实在没有,客服岗位我也考虑。主要是希望公司平台要好一些。”

看来她是真的对目前这个平台极不满意了,否则怎么放着最想做的人资工作不做,宁愿换部门和岗位?所以从大公司出来的人,选择新的平台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恰好最近看到一句话:职场中有三种人,一种是自燃型,一种是点燃型,还有一种是阻燃型。我把它分享给了小W,祝愿她前途光明。

【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_第5张图片
遇到阻碍才能激荡出浪花

思考:

每个职场人应该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到底是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这跟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相关,更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有关。但我个人觉得,无论在哪,无论外界条件如何,都应主动去找到奋斗目标,避免日复一日陷入重复性的事务中,而忘了最初定下的方向。

顺风顺水有其美,披荆斩棘也得其乐。人各有志,心各有属,各项选择间并非黑白对立,也许可以做到兼容并蓄,大家说呢?

特别感谢“轻言微语话天下”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故事】明明是“自由恋爱”,为何以“闪离”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