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A是需要Provider来实现其功能的,Hibernate就是JPA Provider中很强的一个。
从功能上来说,JPA现在就是Hibernate功能的一个子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JPA是标准接口,Hibernate是实现及扩展。
Hibernate主要是通过三个组件来实现:
hibernate-annotation
hibernate-entitymanager
hibernate-core
总的来说,JPA是规范,Hibernate是框架,JPA是持久化规范,而Hibernate实现了JPA。
JPA的主要API都定义在javax.persistence包中。如果你熟悉Hibernate,可以很容易做出对应:
org.hibernate | javax.persistence | 说明 |
---|---|---|
cfg.Configuration | Persistence | 读取配置信息 |
SessionFactory | EntityManagerFactory | 用于创建会话/实体管理器的工厂类 |
Session | EntityManager | 提供实体操作API,管理事务,创建查询 |
Transaction | EntityTransaction | 管理事务 |
HQL | JPQL | 静态查询,非类型安全(即存在SQL注入) |
Criteria | Criteria | 动态查询,类型安全 |
Hibernate查询语言(HQL)和Java持久性查询语言(JPQL)都是与SQL类似的面向对象模型的查询语言。JPQL是受HQL影响很大的子集。所有的JPQL查询都是有效的HQL查询,但反过来并不正确。
HQL和JPQL都是非类型安全的方式来执行查询操作。Criteria动态查询提供了一种查询类型安全的方法。
Hibernate对数据库结构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封装,Hibernate的O/R Mapping实现了POJO 和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以及SQL 的自动生成和执行。程序员往往只需定义好了POJO 到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即可通过Hibernate 提供的方法完成持久层操作。程序员甚至不需要对SQL 的熟练掌握, Hibernate/OJB 会根据制定的存储逻辑,自动生成对应的SQL并调用JDBC 接口加以执行。
iBATIS的着力点,则在于POJO 与SQL之间的映射关系,SQL更多是半自动生成。然后通过映射配置文件,将SQL所需的参数,以及返回的结果字段映射到指定POJO。 相对Hibernate“O/R”而言,iBATIS 是一种“Sql Mapping”的ORM实现。因此,iBATIS并不能很好地去实现JPA(尽管Github有相应实现),
Hibernate一级缓存是Session缓存,利用好一级缓存就需要对Session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好。建议在一个Action操作中使用一个Session。一级缓存需要对Session进行严格管理。Hibernate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级的缓存。
SessionFactory的缓存分为内置缓存和外置缓存。内置缓存中存放的是SessionFactory对象的一些集合属性包含的数据(映射元素据及预定SQL语句等),对于应用程序来说,它是只读的。外置缓存中存放的是数据库数据的副本,其作用和一级缓存类似。二级缓存除了以内存作为存储介质外,还可以选用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二级缓存称为进程级缓存或SessionFactory级缓存,它可以被所有session共享,它的生命周期伴随着SessionFactory的生命周期存在和消亡。
MyBatis 包含一个非常强大的查询缓存特性,它可以非常方便地配置和定制。MyBatis 3 中的缓存实现的很多改进都已经实现了,使得它更加强大而且易于配置。
默认情况下是没有开启缓存的,除了局部的 session 缓存,可以增强变现而且处理循环 依赖也是必须的。要开启二级缓存,你需要在你的 SQL 映射文件中添加一行:
字面上看就是这样。这个简单语句的效果如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