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1张图片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大约是2000年左右,当时最流行的一款游戏叫做《红色警戒》,大体内容就是:

1950年,爱因斯坦博士发明了时间机器,回到了1933年,并杀死了千古罪人希特勒。起初爱因斯坦认为这样做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换来世界和平。想不到,战争更加激烈……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2张图片
一代经典

历史不容假设,如果希特勒真的死了,没有人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发生。世界上研究希特勒最为深入的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德国20世纪历史研究专家伊恩·克肖博士或许能说出一二来。这位牛津大学博士主要著作就有《希特勒迷思》、《希特勒传》等历史学作品,甚至因为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他著有一本《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从政治体制、决策机制、意识形态、情报信息、决策者的理智情感等方面,深入分析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六个二战主要国家做出的相互关联的重大决策。
或许,通过对这本书的了解,我们可以尝试解答那个问题:

是不是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呢?

为什么是1940年?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3张图片

为什么这本书写的是从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呢?通常我们历史课本上把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当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对于经历过艰苦卓绝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来说,更是会将1937年七七事变当做我们走向辉煌的起点。那么,为什么作者会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呢?
在作者看来,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这短短的19个月时间里,从英国决定独自抗击德国法西斯开始,到1941年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德国向美国宣战,同时决定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包括了各主要参战国领导人所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重大决策。这期间的决策,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性质、规模,把两块大陆上的两场相互分隔的战争转化成一场席卷全球的杀戮,从此以后,二战再无悬念。或许后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成立联合国甚至罗斯福决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等事件看起来更加重要和意义深远,但就二次世界大战本身来说,真正重要的政治决策,在这19个月里面已经做出,剩下三年半的时间就是演绎这些决策的结果而已。

为什么要讲决策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4张图片

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这19个月的时间里面,这些巨头们做出了哪些决策,这是每本世界现代史上都记载着的东西,这本书以及读者关心的是:

他们为什么这么决策?

首先,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决策?

  • 隔壁家小琳在遇到老王玫瑰攻势的时候,面带羞涩的答应了他的求婚。
  • 职员大琳在为中午吃黄焖鸡米饭还是鸡汤米线而纠结,看看自己紧绷绷的一步裙,她最后吃了一串臭豆腐就腊八蒜……
  • 意外怀孕的王木木在为自己陷入网恋不能自拔的男朋友心痛不已,面对自己没有工作的窘境,她依然打算把孩子生下来……

没错,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一项决策,它可以是一个选择、可以是一个行动计划的开始,也可以是某个事项的搁置。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重大事情上的决定,会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比如小琳的决定可能决定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大琳的选择决定了下午老板在例会上对她敬而远之,从而失去一个晋升的机会;而王木木的决定或许真的要闹出人命了……
而对于国家层级的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影响的是数百万乃至上亿人口的命运,甚至,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命运也未可知。这种决策,非常重要,但这些决策,依然是人做出来的,没有什么证据表明,那些做决策的大人物们,他们的智商远远高于普通人。
这本《命运攸关的抉择》就是试图回到梳理清楚:

在那19个月里面,这些国家的大人物,面对自己国家、民族危亡关头,是如何进行决策的,他们决策受到什么样的制约,他们决策以后又是如何影响战争和整个世界格局,以至于对另外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决策造成影响的。

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了6个二战参战重要国家的10次重大决策,每一个决策都对后面一个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如同推倒一块多米诺骨牌一样,让后面的决策不可避免的把二次世界大战变成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的样子。
这些领导人出于什么目的决策的?他们都已经作古,谁也无法回答人们这样的问题。作者伊恩·克肖收集了大量的史料证据,试图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境。这些“大人物”们做决策的时候都了解了多少当时的形势?尽管现在看的时候仿佛我们都了然于胸,当时的他们是否掌握全部信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他们决策的时候受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是内部反对派的倾轧,还是国际形势、政治氛围给他们施加的压力?

他们真的傻吗?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5张图片

一直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野史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信誓旦旦说:

希特勒并非1945年自杀于柏林的狼穴,其实他早就死了,剩下的只是替身,所以才会愚蠢的两线作战发动对苏联的攻击,然后在两面作战的时候,竟然对处于中立的美国宣战,宣战之后的第二天,决定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如果是真正的那个盗世奸雄希特勒的话,是绝对不会这么愚蠢的。

这样关于决策者“疯了”的论断同样存在于枉顾所有关于德国入侵苏联情报,在开战前几乎毫无准备的苏联大元帅斯大林,以及敢于以卵击石,发动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军方。
人们同样要么用“要让敌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样的论断形容他们,要么简单的说“XXX莽撞的决定导致自己今后的覆灭”,这其实是一种我们机智勇敢,敌人愚蠢如猪的简化思维,秉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只适合去看手撕鬼子。而去看这本书,了解到当时的他们只能粗略了解敌人的计划、未来的图景、面临的选择和需要做出的决定。他们的每个决策都如此的艰难,冒巨大的风险,却又不是没有什么路径非走不可。回到当时的情境下,有限的信息,不明朗的前景,巨大的风险和紧急的形势以及他们的理性和体制,让他们做出了已经记录在历史上的重要决策。
所以,他们的决定并非那么“英明神武”,也绝非“蠢不可耐”。

人在算,天在看

记得有段时间,我们的很多历史教科书以及哲学书上强调一句话,叫做“历史的必然”,似乎当时发生的事情都是必然要发生的,即便没有这个独裁者,那个领袖,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出现,这个历史事件比将必然发生。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6张图片

大概过了段时间,又特别流行一些穿越或者架空虚拟历史,假设有了解历史的人回到过去,或者假设历史在某个节点改变了会发生什么。这样的故事往往是穿越者凭借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主角光环,改变了历史,获得一个Happyend。

但是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在作者的伴随下,从交战国不同的领导人视角下审视这场战争以及战争迷雾笼罩下的世界格局。每个决策,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替代方案,如果选择了这些替代方案会有什么后果,一个接一个,越往前可供选择的方案就越多,越往后,就越被动,越难以改变。

所谓人在算,天在看,就是在强调,不管实力多么强大,机关算尽太聪明,也没有在世界格局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强悍到事事算尽的地步,于是,任何决策,都需要考虑无法达到目的之后的替代方案,还需要考虑你基于当下信息判断的情况,决策后对方是否因为你的行动而进行了新一轮决策,从而影响你的决策目的实现。

10次重大决策中,英国1次,德国3次,意大利1次,苏联1次,日本2次,美国2次。这部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二战中最为剽悍的德国,也不是最终获得大胜的美国,更不是我们切齿的日本,而是一开始英国的决策,那个二战后从日不落帝国宝座滑落下来的国家制定的这个决策,就是不和德国妥协,即便没有其他国家的支持,依然独自抗战。在面临敦刻尔克大崩溃和法国军队投降的绝境,英国政府的决策者绝对不会像国产抗日神剧那样,日本鬼子一进中国,就发动群众,号召大家“八年抗战开始啦”……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7张图片
敦刻尔克海报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确信法西斯必然灭亡,因此,英国领导者决定拒绝和谈,单独战斗下去的这股子气势就更加可贵。这个决定并非像战时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表现的这么坚决,书中也展示了当时英国高层方面的恐惧、迷茫。在那个民主议会制的国家里,5名内阁大臣(而不是英王)用了3天时间,做出了这个决定。作为首相的丘吉尔依靠理性说服,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个来自1940年5月的决策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法国投降的情况下,如果英国也妥协了,希特勒顿时征服整个西欧。而这个决策意味着,德国的如意算盘全部被打乱,进而引发了书中第二个决策——希特勒被迫铤而走险进行赌博,在西线战争尚未结束时,发动对苏战争……

移动互联网时代看这个干吗

很多人或许会问:

除了这种历史学家,或者二战痴迷者,其他人看这样的书干吗?

一本《命运攸关的抉择》,575页,厚度几乎赶上三四本畅销读物。而且,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而不是“故事”,看起来并不那么吸引人。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8张图片

但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意义依然非常珍贵:

  • 首先,它告诉人们,任何决策的制定都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所在组织的体制制约,决定者的个人影响力,意识形态(对事态发展的看法),决策者掌握的信息,决策时的理智与情感因素等等,小到和谁约会,要不要拒绝这份创业公司的offer,大到要不要买房,是否辞职,公司是否并购。我们的决策都不一定完美,但一定要尽可能理性。
  • 其次,它告诉人们,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其实不是那么笃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有的决策,当时认为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其实可能是让自己“万劫不复”的陷阱。日本的南进策略,墨索里尼决定瓜分世界的决定,在当时都显得那么“明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巨大利益,而正是这些决策导致了国家和民族堕入深渊。我们在决策的时候,也要思考这样的话题——它从长远看符合我们的利益吗?能实现我们的目的吗?
  • 再次,决策一旦形成,必然会对相关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他人相应作出决策。英国的抗战决定,导致了德国不得不打消先西后东的如意算盘,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引来了美国的关注最终参战……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决策,是不是也有过这样一厢情愿的情景?以为对方“应当”怎样,却没有准备对方不这样做的预案,最后被打的措手不及。
  • 最后,每个决策都有成本。正如那19个月里的10次决策都有替代方案,当时的决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条件,做出了当时认为最为明智的决断。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同时意味着放弃的其余替代决策,这是决策的机会成本。我们决定去重仓比特币以谋求成为下一个李笑来的时候,往往就放弃了通过买房投资的机会,正如当年日本决定南下突袭珍珠港的时候,就不能同时北上夹击苏联。

二战的硝烟早已经散去,回顾当时那段“命运攸关的抉择”,其实是为了我们今后在自己遇到命运攸关的抉择时,多考虑一下,我们决策的逻辑,审视一下,我们决策的依据,让我们每次抉择,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走向幸福的明天。

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穿越回二战,你能打赢希特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