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黑盒测试

初步了解黑盒测试

一、黑盒测试是什么?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者基于规格说明书的测试,针对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测试。该测试不考虑软件的内部运作原理,根据软件的规格对软件进行各种输入,观察软件的各种输出结果,以发现软件的缺陷。

上一篇文章介绍到软件测试主要从文档数据程序三个方面下手。

其中黑盒测试要从文档数据两个方面进行测试。

二、测试流程

测试流程为:需求分析→测试方案→测试环境搭建→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记录→缺陷管理→软件评估→回归测试

  1. 需求分析: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
  2. 测试方案:测试人员的工作安排方案。
  3. 测试计划:描述测试范围和进度的文档。
  4. 测试用例设计:针对程序功能所设计的测试用例。
  5. 测试执行:开始对程序功能进行测试。
  6. 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记录下的测试文档。
  7. 缺陷管理:对缺陷的处理。
  8. 软件评估:对软件进行简单评估。
  9. 回归测试:利用工具对程序功能进行重复测试。

三、测试内容

  1. 用户文档
  2. 功能性
  3. 可靠性
  4. 易用性
  5. 维护性
  6. 可移植性
  7. 兼容性
  8. 中文特性
  9. 信息案例性
  10. 性能效率

四、测试方法

目前的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测试,另一种是自动测试
手工测试:手工测试为传统测试方法,由测试人员手工编写测试用例,并手工逐个执行测试用例。
自动测试:模拟手动测试步骤,执行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测试程序。回归测试会用到自动测试。

黑盒测试使用的功能性测试技术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测试方法,这三个是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

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效等价类,另一种是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要求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无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要求来说是不合理的、没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边界值分析

边界值分析即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举个例子【1,10】相应测试用例的边界值为0,2和9,11。

决策表

当处理一些数据问题时,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比方说(对,错)、(真,假)、(是,否)等可以采用决策表进行逻辑测试。
https://blog.csdn.net/Ritannn/article/details/85040755
(参考地址)
希望这篇文档能对别人有一些帮助,我是小白,我会一直努力!
另外正在学习的我会不断丰富这些内容,希望有一起成长的小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