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现在处于风口浪尖,本人恰好以前做过这个行业,
又特喜欢分析研究,就把自己曾经的经历分享一下吧。
一些背景知识:
1、按快递物品分有文件、包裹和货物这三种;
2、按快递距离分有同城快递、国内快递和国际快递;
3、按企业性质分有快递公司(门到门/桌到桌,也就是上门取件和送件上门,一般以文件包裹为主)和物流公司(点到点,也就是发货人自行把货送到该货运公司的出发地点部,到了目的地后,收货人到该公司在目的地点部自行取货,直白地说就是货运);
4、价格一般按照重量收取,但如果体积大密度小(比如有人就愿意快递一个大泡沫塑料)就算做泡货,这个是按体积算钱的,因为在货运过程中占位置。所以会有一个临界密度,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5、真正的成本(这个很少人去算过)其实在两头取件收件的最后一公里,中间那段最长的反而最便宜,后面有分析A。
6、国际快递有4大:电葫芦快递,有屁事快递,散伙快递和炸药快递,每个公司的创始人都有一段故事。
一、缘起
话从开头讲,想当初2002年我读研结束申请出国,身边同样准备出国的同学都用电葫芦和有屁事快递申请信,一般一封信一个学校,每封162元。我也这样发了2-3次,后来和有屁事的收件阿姨比较熟悉了,才知道500克以内都是一个起步价162元,这个起步价之后再每加500克只需要50多元。这也很好理解,你哪怕发1克的信,人家也得跑一趟,成本大头在这里,而信件本身稍微轻点或者重点其实对成本的影响相当低。
那时我手头不宽裕,必须想办法省钱,所以就在这上面打主意了。在这个价格体系里,我发现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500克的额度一般人都用不完,也就是说一封信往往只有120克左右(我后来称过,大概4封信在500克左右),还有380克你没用到,浪费了;另外就是后面超低的累加价格绝大多数人也没有享受到,太可惜了。于是我就想,如果能把所有的信放到一起一次寄出就可以省很多钱了,可每个学校地址都不同呀,这怎么办?后来我想到,可以一次性打包把所有邮件都发给国外的一个同学,然后他再用美国的国内邮局发一级优先邮件分送到各个学校。
说干就干,找了一个和自己关系一直挺暧昧的在美国的女同学,此处省略300字,这样全部搞定后,有一天偶尔和一个同样申请的同学聊天,结果发现他12封信花了1900多元,而我18封信只花了600(包括美国分发的邮费)。当时就觉得自己占了好大一个便宜,但是,这个事儿也就过去了,没有再多想了......唉,那个时候我还真是个好学生,很单纯!不过后面我会堕落的,请放心。
当然,最后申请留学失败,半年后工作也不满意,那个时候年轻,总想着创业搞个公司啥的,于是想了很多点子,最后绕了一大圈,还是想到了做这个有巨大利差的国际快递。因为家住学校,就在学校BBS的出国留学版发了一个代发国际快递的广告试一试水,我的价格是每封信120元,但每次至少要发2封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强迫别人合寄,这样我才能挣钱,否则不亏死啦,一般人可能只会发一封信,但学生申请一般都是十几二十封的,这个要求不是问题。结果下午发帖子,半个小时后就有一个mm找到我,要发4封信。于是碰头,拿信拿钱,回家把这封信打好包再叫来有屁事发快递,再发email通知国外的同学有快递注意查收,然后就没我事儿了。前后40多分钟,赤手空拳净赚了300,人家临走时还一直对我说谢谢。
当时真是狂喜啊,这来钱也太容易了。老妈知道后,马上批评我,说我真没出息,定这么低的价,只要便宜10块钱就可以了,干吗便宜那么多。老爸则小心了一辈子,上来第一句话就说这会不会违法,需不需要开公司缴税什么的。能看出他们俩的区别吗?人与人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欣赏老是标榜自己高性价比最便宜的粗粮公司而比较欣赏魅族的原因。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的公司是靠一天到晚叫唤自己不赚钱而成为世界500强的。可能有人会说,戴尔就是高性价比,那我想再问一句,你确定戴尔当年不是暴利,高性价比那是相对当时死贵死贵的IBM而言的而已。
从上面的故事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花5分钟时间思考一下,我先把我当年的总结写在下面:
1、快递这门生意真是好,一般的商业都是一手拿钱一手拿货,钱和货都不能同时在一方手里,而偏偏快递永远都是钱货都在一方手里,也就是说我拿着你的钱帮你办事,整个过程中,我出了一分钱了么?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电脑城要求客户挑好电脑后交了押金他们才去拿货,道理也是一样的,就是自己不压钱进去。这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几乎不需要启动和周转资金。
2、学生真是单纯,特别是快递是钱货都在别人手里,一旦出了问题,是双重损失,居然这么轻易就相信我的广告,也难怪社会上最不怕的就是学生,最容易受欺负的也是学生,太单纯了,脸皮又薄,说什么都信。
3、一个好的商人永远不要以自己的成本价来定销售价,而应该按客户的心理价来定。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高科技的cpu、手机价格低得不敢想象,只要几百;但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毫无科技含量能开出一两千的价格,有时候在商场里逛,真想骂人。这就是定价策略,很值得玩味的。
二、小试牛刀
于是,我就放手开搞,价格重新定为152,只比电葫芦原价便宜10元,学生们还是都选择我。最经典的一次是一下子收了15封信,1个小时赚了1200元,一封信净赚80元,那叫一个爽。
之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更让我感慨颇深。当时家里装修,瓷砖厂家送货到楼下,如果我们想搬到楼上房间里的话,一包瓷砖要加收5块钱。我个头算中等吧,在同学中力气还算偏大的,搬了一包试试,结果很勉强,因为那就是一大包石头嘛,不行不行,决定还是让他们搬。那个搬瓷砖的小伙也就是司机,块比我大一点,可能也是常年干这个,一次竟然能搬3包,咱确实比不了。但他搬到1/3时,我就看到他的手在抖,真的太累了,其实他年纪看着和我差不多,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也开始帮忙,最后搬完时,我累得直不起腰,他也上气不接下气、腰一直在抖,最后我爸妈觉得这活干得太遭罪了,70元的给了人家80,那小伙子还一直说谢谢。
我当时就想,同样是赚钱为什么差异会那么大,一个是两根手指夹着就走的快递,一封信轻轻松松赚80,一个是累死累活也只挣80。究竟差在哪里?可见,人关键在脑子,而不是体力,傻干肯定是没有出路的。也就是从那以后,我特别注重商业分析。
业务很快的做起来了,我又开始想,除了我们学校,其他学校应该也有这样的需求,我就把目光放到了我们学校在打手市最大的死敌“打手大学”,在这个学校找了一家人气挺旺的小商店作为代收点。然后我又想,中国哪个大学出国人最多,当然是清华,于是跑到水木清华bbs一看,居然人才济济的清华没有人做这个业务,要知道他们在国外的同学关系远超中国任何一所大学,我一直没想通为什么,可能他们不屑吧。于是找了在清华读博的同学帮忙代收。嘿嘿,那段时间真还赚了一些钱。
到了4-5月份,业务量开始急剧萎缩,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所有的学生申请到这个时候基本都结束了,我只能跳出学校到社会上去,为什么我之前没走出去呢,很简单,一我没有车,总不能让我坐公交满市跑吧,一个来回半天就过去了;二是公司和社会可不比学生那么容易轻易相信别人;三是对方不一定能合寄。
几个月后,我和一个有钱有车的熟人合作,正式注册了公司(很想骂一下工商国税地税,算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怎么服务的),那时我们找到了一个价格更低的渠道,当时电葫芦零售价是162元,我们找到了一个一级批发商,92元就可以发,而我那种合寄的模式因为无法从头至尾追踪信件、国外的同学也不可能稳定长期的合作、还有中转导致的时间延迟,慢慢地也就被淘汰了,但我们依然是暴利。
说起打手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号称打手三关其实是有4个大区--文弱区、人嘴区、人阴区和绿水区,因为当时公司只有2-3个人,所以要几个区跨区跑,经常就是文弱区有个客户发件,我们到了后,绿水区打电话又有一个人要发,结果刚走到一半人嘴区又有客户要求发件,所以是疲于奔命,后来我们只有开着小车去收件,时间上才来得及。曾经有个人嘴区的客户说,你们真牛逼,居然开着标致来收快递。我当时也挺想调侃他一句,我们开着小车来收快递还能赚钱,你怎么不想想我们赚了你多少钱。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了快递行业的一些特点:
1、快递真正的成本(就是上面的分析A)或者说时间成本在于收件环节。快递有三个环节,收件、中转和送件,中转看起来距离最长流程最复杂,但是因为量大集中,平摊到每件之上,其实成本最低。
而发件,你可以根据地址进行路径优化,比如货郎担/旅行者问题就是专门解决路径优化的,Matlab专门有工具箱解决这个问题,属于NP问题,即随着结点增加,问题计算量会呈几何增长。但这个不需要这么复杂,简单点说,就是你可以沿路顺着送件,路径你可以自己决定,比如1-100号每家都有一个快递要送,你可以从1发到100,100封信实际总路径只有100,平均为1。
但收件就完全不一样了,你是不知道下一单在哪里,这玩意是随机的,所以很可能这一件是1号,下一件是83号,再下一件又是7号,就这样来回地折腾你,平均路径大概是50。这样一下子就扩大的50倍,成本也就是50倍,估计大部分人没想到看似对等的收件和取件环节,成本可以相差这么大吧。实际上成本还不止这些,后面有分析。
2、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就知道了决定我们收取件成本的有两个重要因素:
2a)一是同等网点密度下,一个人负责的网点越多(片区越大)你的成本就越高,比如我只负责1-20号,你负责1-100号,那我的平均距离肯定就比你低80%。
2b)其次网点密度越小即网点之间的平均距离越远,你的成本也就越高。
所以我们常常听说逆水快递某个快递人员月赚2w什么的耸人听闻的故事,你可以发现这样的人往往都集中在某几栋甚至就一栋办公楼里,因为他网点就一个而客户密度极大,所以他单位时间的取件数量可以很大。
反过来,像我们这种小快递公司成本不知道比网点多的大公司高多少倍,于是你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小公司不去你那里取件,原因就在于成本太高。
3、这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还有一个服务体验的问题。比如我们当时收快递,一般需要1-2个小时才能到,根据我上面说的逆水快递的例子,你猜猜他的快递人员多久就能到你门口?两厢对比,你愿意用哪家的服务?所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的运气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竞争不多的细分市场不用和逆水们竞争,我们的价格又相当便宜(虽然我们是空手套白狼的暴利),所以客户愿意等待。
从上面的分析你就可以知道,同样的一个片区,你1个人而人家10个人,人家取件成本比你低得多,速度比你快得多,所以业务也就比你多,所以人家就可以再加人力在这个片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不仅如此,这个还有排他作用,人家生意好了,你生意就差了,你的人员就要缩编,你的成本和速度就进一步恶化,这就进入了一个相反的差循环。因此,一个快递公司的规模和网点密度非常非常重要!小公司是很难与大公司竞争的。
估计看到这里,绝大部分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也是我当年的结论,其实不是这样,现实社会比课本精彩得多。我后来才知道,人家压根就不是这个玩法。所以再经常看到泥腿子发财,一定要服气。
三、游走边缘
如今那些行业的大公司,我当时专门一家一家地做过研究,看了他们的发家史,几乎全是在95-98年成立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当时某个政策放开了吧。根据我上面的分析,你猜猜他们在弱小时面对拥有庞大网络的邮局是怎么做起来的?正常的我们就不说了,说点歪门邪道的,大家还是对旁门左道更感兴趣一些吧。
1、玩信息差。邮局快递20元,他们开25,收了快递后转手卖给邮局,没想到吧,直接加价搞也能赚钱。道理很简单,信息成本高昂,老百姓哪里懂这些,你要知道,世界最近才稍微平了点,当年那可是山峦叠嶂。我估计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快递和邮局是两回事儿。
2、以次充好。说是快递,而且比邮局快递便宜,实际以快递的形式收了费却直接去邮局按挂号信发出去,慢是慢了点,但是老百姓哪里知道快递应该多快?有个现在比较大的公司,初创业时就靠这个,几个人一张桌子第二年就赚了200多万,1996年的200万啊,不服不行。
3、没收了。就是收了你的件和钱后,件直接扔垃圾堆里,钱没收了,够狠吧。理由就是,邮局不也丢件嘛,很正常的嘛。
4、拆包裹,把里面的没有必要的东西全部扔掉,把核心的快递出去,这样可以减轻重量。国际快递里这种特别多,算是擦边球吧。
5、合纵连横。几家小公司联合,你的件转卖给我,我的件转卖给你,都转不了的,转给邮局,形成一个杂网。现实中,哪怕是一个残破的杂网依然可以良好运行。还有一个更熟悉的名词“加盟”,快递公司都是这么扩张的,你如果只是一个小个体户只要做好一个片区就够了,剩下的交给你的加盟公司即可,你用不着勾画一个庞大的全球网络。
当时,我们公司就搞过1、4和5,因为这3个不违法,而且也不降低服务质量,没什么毛病。
说说1吧,我们曾经夸张到什么地步呢,当时逆水公司推出了一个香港快递的服务,每封快递只要30元,当时电葫芦还是75元,很多人都不知道逆水推出了这个服务,眼睛里都还只认电葫芦这种大品牌,特别是学生,我那时真的觉得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方面确实有欠缺,大概也是花父母的钱不心疼吧。有一次,我就站在大学门口里面,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是告诉要发件的学生我到了,请把件交给我,另外一个电话打给逆水的快递,要他在门口外面等我。那个学生来了后,把几封信按每封75元快递费交给了我,寒暄了几句后就走了,看他走了,我转身来到门口外面,其实总共只相隔20米,转手就以30元/封卖给逆水的快递人员。当时那个学生只要稍微回头看一眼,就能看到穿着制服的逆水快递,他其实可以跑过来问怎么回事,只要够狠把钱要回去也是可能的,可他就是黄鹤一去不回头,我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知道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回头看过一眼。
再说另外一个事儿,很多学生傻傻分不清,不知道国际快递、文件、包裹、托运这些东西之间的区别,有一次发完国际快递后,那个学生估计也是要毕业了,就顺口问我们托运电脑多少钱,当时不想接这类粗活儿,因为知道走物流差不多就是20-30元,就随口报了一个天价120元,前面加了个1,没想到对方竟然说你们好便宜啊,话说出去了,没办法,我们只好很勉强地顺手赚了这100元。国际快递不是有季节性嘛,5月业务严重萎缩了,公司房租工资压力大,挺着急的,想起之前这个电脑托运的事儿了,学生毕业需求大,又好忽悠,还能填补了国际快递的空缺,不挑了,这个也做。
于是我们认真对比了很多家物流公司,选中一家中宙物流,这家最便宜、网点最多还最正规,为什么会这样,前面有分析。这家公司后来10亿卖给了国际巨头炸药公司,看中的就是它网点多,据说当年中宙公司80%的网点是一个女部门经理在3年时间里跑遍全国建立起来的,当然大部分应该都是加盟。
有一天,一个在我们经常发货的中宙物流的一个点部大概200米处租房子的大学生要运行李,最后算下来他这批行李给了我们300多元的运费,和他一起把行李提下楼后,我们本来想拉着货直接走去点部卖给中宙的,毕竟才200米远嘛,看都可以看得到,可是他一直老看着我们,没办法搞得我们只好把货从拖车上搬到我们的小货车上,开了50米,看他走了,我们又把货弄下来,小货车去别的地方拉货,我们走着到了中宙点部,结果只花了100零几块。算下来,这哥们每1米距离多掏1块钱。
为什么这些钱能让我们挣到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宙是点部到点部,他运输的距离最长,而且往往是跨省的,但只赚20多;而我们只解决了点部到用户这段路就能拿到100元,因为很多人托运其实真正烦的不是托运的那几百公里,而是从自己家里到托运点这最后一公里。所以,后来苹果公司靠iOS出色的人机界面获得了巨大的份额,我很能理解,因为我们当时的用户界面比中宙公司好,当然中宙量大,考虑的出发点跟我们不同。这两天锤子ROM发布了,很多人批评,说这就是个UI甚至皮肤,可我觉得,应该再给罗永浩一点时间,道理也在这里。
第二,我发现,人在自己的专业里是专家,出了自己的本行在剩下的98%的行业里你都是白痴,肯定会被人宰的,哪怕你自认为自己很懂很精明了。不过呢,也不必害怕自己是白痴,你完全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宰别人。如果你知道那些国际大公司怎么定价的,搞不好还会觉得我们其实宰得还不够狠。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人人都精明的话,就谁也挣不着谁的钱了,经济还怎么发展?钱每流转一次,经济总量增加1%,周转的次数越多经济发展越快,人人都把钱憋在自己的口袋,扣着钢镚儿花钱,其实反而是人人吃亏。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日本最大门户网站活力门的老大堀江贵文,他也说过这个问题,他有很多异于常人的论断,很有意思。
还有,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信息成本高昂到你想不到,实在想不通就想想CCTV凭啥每年那么赚钱,google和百度为啥都成霸了,他们都是解决这个信息成本问题的。
再说回我们自己,慢慢的,我们越做越顺,当时做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把电葫芦当时在打手市的网点做得要关门了,逼得他们打电话给我们,很严厉地说我们是违法的,已经向工商举报了我们,还要发律师函跟我们打官司。当时我和合伙人还是挺紧张的,马上决定以后国际快递主要走有屁事这条线,所以也就没太害怕他那一套,后来我们很快就知道了,他们其实也不是官方的,加盟而已,稍微正式一点,就是一狐假虎威。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但这套挥舞法律大棒的手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个时候,打手市还有不少像我们这样的小国际快递代理,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网站做得很像电葫芦,就是那种红黄色调的,所以每个网站看起来都挺像,结果还闹出了个笑话。一个女孩子把快递给了另外一个黑代理,结果那个代理比我们黑多了,直接把快递扔了,学人家不良贷款,只要你能把钱从银行贷出来,直接就当净利润处理,他们也把快递费当净利润了。自然那个女孩子老是查不到自己的快递,就上网找啊,因为网站样子都很像嘛,就找到我们了,劈头盖脸一顿质问,后来才发现不是我们,但都是这个片区的所以她才弄混了,我们就很好心地帮她找那个黑代理,找到后就打电话过去,很严厉地说他们是违法的,已经向工商部门举报了他们,还要发律师函......后来我们知道,那就是一个民房,一部电话,一个中年妇女接电话,一个中年痴汉开着摩托去取件,就这样把一个高学历的女研究生给骗了,那么多信件一点挽回的办法都没有了。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一些朋友,特别重要的快递,最好选大公司的,别贪那个小便宜还以为自己很精明,第一次合作最好能到他们的点部去看一看,百般推脱不敢让你去的,恐怕不是好鸟。特别留学这样的事情,人生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还有和同行打交道的例子,有些快递公司胆子很肥,啥货都敢接,接了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有一次一个同行接了一个国际快递,不知道该怎么搞,没搞过嘛,因为我们在本市的国际快递市场已经小有名气了,所以他就找到我们,我们开了价想买下这单,他可能觉得不够高有点犹豫,我正好在运单上找到点小毛病,要他赶快联系客户,更正这个错误。当时我态度挺严厉,估计还能跟那个客户说点英文,他就觉得我们很专业,这也是我当时故意发点小彪的目的嘛,所以交给我们他还是挺放心的,毕竟我们看着和其他快递公司是有点不一样,主要是我戴着一副眼镜,很书卷气。从那以后他就放心的接国际快递,而且都交到我们手里。
还有一次,一个快递公司找上门,说我们在市场上16元收的转手可以8元卖给他,我们都没想到价格可以这么低,当然这都是同行价,又是一大批快件一次给他,他没有取件成本。如果你看到也去跟人家说要8元发,人家不会鸟你的,所以不要乱学。很多淘宝卖家就是靠这个差价赚钱,因为他们可以一大包送到快递的点部,没有取件成本。这些消费者们当时都不知道,当然,现在都已经成了可以到处乱说的秘密了。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我们挺黑的吧。其实我们公司真不黑,因为我自己申请过留学,知道一个学生为了这些要付出多少金钱和心血还有时间,将心比心,对待这些信件,我一直都非常慎重,发现地址不正规还经常帮他们改正。可以这样说,在所有正规国际快递里,我们是最便宜的;在所有便宜快递里,我们是最有良心的。乔布斯说苹果总是在寻找人文和科技的平衡点,我觉得当年我们的公司应该也是在良心和金钱的平衡点上吧。
四、酸甜苦辣
有些人可能在转心思了,心想原来快递行业是这样的挣钱的啊。其实这只是小公司发展初期求生存的无奈之举,大公司发展到现在应该不是这样了。而且,公司是公司,员工是员工,公司活得滋润不代表员工干得开心。
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行业都是围城,进去了你才知道里面的问题,大家活得都不易。前面一直都在说吃肉了,再说说挨打吧。
先谈员工,说三件事情吧,都是我自己身上的。那时人少,一个人要管一大片地区,所以收发件就特别慢。有一次我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收快递,绕了一大段路,另一个合伙人在公司有新业务要我去接单,就打电话催问为什么收快递那么久还没回公司,当时还下着雨,我一手骑着电动车拼命往回赶,一手接电话,旁边公交小车穿行,我还着急记下一单的地址,而就在前几天,我收发快递的时候,看到一副惨相,一辆摩托和一条5-6米长的血痕,血痕尽头是一个头盔和一个快递常背的大包,这是我的一个同行。可公司那边只会催你快点,说急了就直接开始埋怨,我那还是合伙人关系,我也是老板呐,你就可想而知一个普通的快递人员一天会被经理教训多少次,会被客户抱怨多少次,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是常年累月下来,谁能受得了,为什么这个行业年轻人很难做下来,剩下的都是40-50岁的人?因为他们是最难找到工作的一批人,另外他们已经认命了,早被社会磨去了大部分脾气。
还是那年的冬天,半个月来一直是雨雪天气,那天恰好是圣诞节,中午和晚饭都没来的及吃,我们还要去取件,整个鞋子从下午开始就全部湿透了,脚基本冻得没知觉了,在公交上被人踩了也不疼。摸黑跑到另一个区收快递,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偏僻的地方,结果人家居然要杀价,杀了一个完全无法接受的价格,我气不过,扭头就走,最后他们又跑出来,把价格提高了一些,我想着能挣一点是一点,不然真的白跑了,就同意了。结果那个包裹很重,而且又不趁手,走到半路已经完全受不了了,又饿又冻嘛,只好打电话回公司,要他们帮找离我最近的中宙公司的点部,又叫了一个摩的送我过去,等到了那个点部发完货,我改坐公交回到公司一算,总共赚了1块钱。
那段时间,就是每天这样反复,天气又特别冷,所以连啤酒都喝得很少的我,那时每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吃晚饭时,喝上整整一大杯白酒,一是暖身子,二是有点麻痹自己的意思,否则真有点干不下去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不说了。到最后,我酒量锻炼的,喝一杯白的连点晕的意思都没有。
所以,不妨想一想,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做这一行,快递人员确实挺辛苦的,能多体谅就尽量体谅一下。
再说说点部,当时认识大黑驴快递一个加盟点的小老板,大黑驴快递总部在北京,前些年因为扩张过快出了问题,现在又缩回去了。那个小老板曾经跟我说,他和他老婆这个夫妻店一年可以挣5万,但前不久弄坏了客户的一个快递,赔了1万八,人家多少还是个小老板,每天也骑个摩托收发快递,日子也就过成这样。你想过这个行业有很多你根本看不到的隐性成本吗?快递人员出车祸了,你得负责善后;快递人员偷货,你得赔偿损失;各种婆婆部门找麻烦,叫你去学习,你得乖乖接受教育.....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离开了这个行业,再也没有回去过了。这就是我在这个行业里的经历,当然也只能代表一小部分快递人员的从业历程。
五、快递最怕什么
快递就是按件计酬,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元一元的人民币,所以他们最怕的就是耽误时间。送取件时人不在,上楼梯送货上门、等你慢慢拆件检查,这对他们来说就是看着钱往地上掉。而这,不能怪他们,相反,有一部分原因在我们消费者身上。正是因为我们常常为了便宜一块钱而选择服务更差的快递,所以快递公司只能不断杀价,杀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服务都缩水。
哪个快递公司不想做大做强,哪个不想自己也有亚马逊那样的漂亮整洁的物流中心,谁喜欢自己的员工低素质,可现实不允许他们玩理想玩浪漫。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很难,所以对于快递公司,我觉得消费者也不要做太大的指望他们会有多少改变,因为那都需要成本,除非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为此买单。
既然是这样,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一般用三种方法:
1、一般物品就不拆封了,贵重物品告知对方东西贵重,可以先签但之后必须等我拆封。这种一般都会接受,毕竟各让一步;
2、时间就是钱,那我就加1块钱,就当是小费,花钱买服务,等我拆封再签字;
3、又不想花钱,对方又不同意拆封怎么办?现在大家都有智能手机,那就开着录像功能,从签字开始一直拍到拿上楼拆封,以此证明确实自己这方没问题,到时候这都是可以做证据的。
另外,发快递的时候你一定要明确一点,在快递公司眼里,无论你发的是钻戒还是一坨狗屎,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有区别的,他们提供的只是运输服务,当然你可以翻过运单后面的小字跟他们较真,可是你作为个人跟这些公司是耗不起的。所以,要接受现实,最好就是老老实实地买价保,出了问题就按这个赔,啥也不用争。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好的服务就要掏钱买。记得一个外国商业大佬说过一句话,最牛逼的不是你会省下多少钱,而是你会不会花钱,只要你会花钱,花得越多越好。所以,不要因小失大,不该省的钱,别瞎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