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无标题谁是这只“无形的手”?——家长性格对孩子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书笔记】无标题谁是这只“无形的手”?——家长性格对孩子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str1='''    我们今天的讨论,从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说起。'''

str2='''    假设你自己是一个3岁的小孩子,你现在需要融入一个全新的集体中,下面哪一项更能代表你真实的内心反应?(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请谨慎输入)

   A.\\\\"我小,别人大。因此,其他人都得照顾我,让着我。\\\\"

   B.\\\\"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好好施展我的掌控力,控制好自己和局面,这样才能赢得自尊。\\\\"

   C.\\\\"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讨好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对我好。\\\\"

   D.\\\\"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更努力地赶上,甚至做得更好。\\\\" '''

print (str1)

print (str2)

print("请输入您的选择:")

var1=input().upper()

if var1 == "A":

   print("安逸型")

elif var1== "B":

   print("控制型")

elif var1== "C":

   print("取悦型")

elif var1 == "D":

   print("力争优秀型")

else:

   print("您输入的选项无效,请重新输入,谢谢呦么么哒!")

print("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看本篇文章来了解各个类型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教育后代方面产生的影响吧。")


[美]简 尼尔森的《正面管教》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lifestyle priorities)?

小时候,老师常说我们的人生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鸦;长大了才发现,人生其实是一条满是岔口、轨迹明显的小径,每一次的转弯,每一次的抉择,有舍有得,踏出了一个人独有的旅途。

人生,就像是一个只有条件语句没有循环语句的大程序,流程图上布满了菱形和分支,if、 else之间,一辈子已经走完。

不论是从文艺的角度,还是程序的角度,人生都是装满了选择,各种各样的选择,从孩子时代起,我们就开始累积着大量的潜意识的决定,进而共同形成了我们作为个体所独有的“生活态度取向(lifestyle priorities)”,它不会描述我们是谁,但它会暗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为它们代表着每个人在生活中做出的如何才能找到归属感、获得价值感的决定。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我们的走向,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的走向。

生活态度取向分成哪四种?

实际上,成年人既会形成一种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又会形成一种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基本上,生活态度取向可以分成四种,分别是: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

可以根据文章开头的小程序简单判断自己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是哪一种。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要了解生活态度取向?

首先,每一种生活态度取向都各有优劣,没有一种是完美的。

其次,婚姻的夫妻双方生活态度取向大都是相反的。恋爱的时候,是相反吸引,太相像的两个人只能做朋友,互补的两个人才能结为夫妻。但是结婚以后,这种曾经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全部变成了需要消灭的“异端”。夫妻吵架的爆发点常常是“他/她怎么能那样想?”“他/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为什么他/她这么不理解我,我们根本不在一个频段上,沟通成本太高了” 临近七年之痒,更是容易只看到对方的缺点,看不到对方的长处。等有了孩子,所有的不同、所有的不一样,则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发出来。“求同存异”,有多难?要多难,有多难。这时候,我们更需要跳出思维的怪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彼此的生活态度取向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才能扬长避短。毕竟我们是一个“伐木累”,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每一个团员的优势才会赢得最后的大团圆嘛。

再次,无视每一种生活态度取向的缺点,由每一种生活态度取向所促成的行为,往往跟初衷是相反的。生活中有些这样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如果一个家庭中妈妈过于强势,她的女儿也大都会继承妈妈的衣钵,但是她的儿子却往往沉默寡言、不能独当一面。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过于苛求完美,孩子却由于期望过大不堪重负,未能做出跟父母亲一样的成就。

生活态度取向与养育风格、教育风格的关系?


图片发自App


夫妻双方如果持有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怎么办?

求同存异,互相尊重,扬长避短。



更详细内容请查看[美]简 尼尔森的《正面管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无标题谁是这只“无形的手”?——家长性格对孩子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