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

|引子

大了就没法像小时候那样,蹲在电视机前不错过每一场CCTV5的直播赛事。

奥运会开始后,每天会翻翻捡捡地看精彩回顾视频。视频中,形形色色的运动员们,汗水高高扬起又砸落,发梢划出好看的弧度。眼圈红了,泪水在擦拭中滑落。

又是一届奥运会。

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_第1张图片

|正文

奥运会离我没有那么远。

约莫是学前班的年纪,爸爸的同事硬拉着他传授育儿经。所谓,“男孩儿要从小练体育,得苦着养。去学国球吧,国球啊!”

恍惚间,我被硬塞了一片破纸板,依着大人的样子挥了两下,就草草的被市乒乓球队收下了,年龄排行倒数第二。

小男孩儿时候,真不像现在搞什么谋而后动。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还是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在球坛称霸的时代。冠军光环亮晃晃,激起了小男孩儿的心性,扎扎实实地练了起来。

东北的冬天早上5点,未睡醒的我趴在爸爸的背上出家门去训练。出了漆黑的楼道,院子里的一层白皑皑的雪倒映得天色亮堂了些。

到体育场后,换了身衣服开始热身。先400米的跑道跑四圈,后拉伸运动,又基本步法。一群半大小伙子嘿哈的震天响,那时候可还没广场舞,最扰民的就数我们。进了屋脱去外衣,大冬天就着热身时蒸出的暖气,短衣短裤也不冷。继续练步法,再挥拍,再挥拍。

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_第2张图片

说起挥拍,

玩过乒乓球的都知道,球拍分横拍竖拍两种握法,因人而异,喜欢哪种都成。挥拍次数多了,直接体现在握拍时手指固定位置的胶皮渐渐发白,会被手指头磨掉一层。小时候不老实,偶尔溜号儿还会去抠那块儿,球拍报废也多因此。

继续说练球,

那些听起来了不得的乒乓球术语:旋球,搓球,弧圈球,放高球。当时我是能比划两下子的,无他,唯手熟尔。任谁上了小学,早5点起去练球,早8点去上学,晚上6点又去练球......这么来几年都能练出来。

有练肯定得有比。到现在啊都记得第一次队内比赛时,两个小豆丁隔着球桌发狠劲儿,又因为莫名的原因都开始哭了起来。当时应该觉得输一个球,职业运动生涯都会毁了吧,才如此记忆犹新。

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_第3张图片

家人对我成为职业运动员应该是报以厚望的,举家投入其中。为了能得主教练开小灶,练球房哪里坏了,破了,我妈都见机补全。教练给你喂球,你打回去教练不接直接放掉,继续发球给你。那要用块大布兜着,免得不停捡球,整个球房的布都是我妈跑来跑起买的,还要缝纫好,挂好。每天给各级教练买水买零食都不是一笔小开销,更别说道听途说这样那样的好装备,营养品。

那时候,各地都有球赛。年龄小上不得场,就被爸妈带去当观众,现场感受大师技法。他们包里还会揣着一套我的装备,比赛中间会有小孩儿被抽中去场中和大师对打的机会。每次我爸妈都特兴奋的准备,讨论怎么穿衣服,上场前好脱。却一次没有被抽到过。

练得狠了,生了场病,几天没得下床。

我不记得心疼的家人有没有询问我的想法,总之,我的乒乓球运动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_第4张图片

隔了几年,听说同期的队友有几个成功升入省队。那几年中,爸妈去买菜时碰见同是队友的家属生生要聊好久。

再后来,碰见了点头笑笑。

更久了,就没有他们的消息了。

还是前年放假回家,在卧室百无聊赖滚来滚去时,听我妈在厨房吼,居然遇到了一当初队友的爷爷。听队友爷爷说那队友在省队待几年,现在找关系去学校当体育老师了。

哦,我还幻想当初坚持下去,现在是“齐继科”了呢。

扫兴啊扫兴~

现在的我会实实在在的握拍,四平八稳的颠球,假模假样的挥拍,却发不出去球了。

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_第5张图片

福原爱成长为开始让球的“小魔王”;真正的“大魔王”张怡宁因要给年轻人夺冠机会而退役;刘国梁现在是国家乒乓球总教练,教出的王皓都退役了;孔令辉是国家女乒主教练,前女友是马苏;曾经的三虎之一马琳的婚礼现场,他和队友一起宣布退出国家队;曾被萨马兰奇拍了拍脸,全中国炸起了耳光门的邓亚萍因受聘成为大学教授,全中国又炸了一阵。

很难说,后来那个不停挥拍的男孩儿长大的过程中没有想过,如果当时继续练下去呢?包括此刻。

正是有稍许的感同身受,方会在每次看到

形形色色的运动员们,汗水高高扬起又砸落,发梢划出好看的弧度。

更会被他们触动,红了眼圈。

他们很努力很努力才得以走到大众眼前,他们很辛苦很辛苦才得以如此强大。

还有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家人,教练。

在体育,

放弃的永远有另一条出路,坚持的却一定是个英雄

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曾无限接近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