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讲道理》笔记和教学设想

《好好讲道理》译自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是作者通过总结出一个好的论证应该具有的标准,把形式逻辑进一步形式化,常见的逻辑谬误通常违反其中一个或几个标准。这个框架以组织良好论证为基础,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比名目繁多的逻辑谬误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类教材教学效果好,一直比较喜欢。

不同于传授知识的教材,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组织良好的论证,因此需要配合大量的实战训练,之前设想的带领学生读书的方法效果不会太好,以后还是找个机会开门课。其实真要把这本书知识性的内容提炼出来,几十页也就够了。

给学生解释内容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点:

  1. 开头必须强调论证是由多个陈述组成的,有必要让学生去想象单个陈述是否可能组成一个论证。正是由于存在多个陈述,我们才需要组织起各个陈述,将其分为前提(premise)、子前提(sub premise)和结论。
    这个点需要反复强调,学生一旦建立起这个意识,后面的东西就好懂了。

  2. 良好的论证需要针对前提,而非结论。

  3. 对待别人的意见或者观点,即便此人没有受过相关训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证),仍然可以按照前提、子前提、结论的方式重构其论证,然后根据逐个对照良好论证的标准,看看这一论证是否可接受,或者在什么地方展开攻击。
    并不是所有人都受过训练,因此在重构别人的观点时,可能会遇到各种表述形式,重构工作就需要具有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完成;将重构后的论证进行评判,也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仅仅记住若干原则,很可能是赶着学赶着忘了,尤其是对论证不感兴趣、或者感受不到必要性的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学生,也用不着教。
    所以教这门课的重点是操练,教师的职责除了控制过程,还要激起学生的兴趣,那就有必要去找当下热点话题,内容上要随时调整了。
    按照书上的例子操练了一下,发现确实能让自己思维更锋利。这门课的效果会相当好。

  4. 书中细节很多,这些细节大多来自实际辩论的经验总结。比如前提在什么情况下可接受,涉及到论证的质量和时间成本之间的妥协,决定是否得当,依赖辩论者的经验,这些基本上无法传授,只能靠学生自己体会了。
    不过说起来,这些细节恰恰是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回头翻翻读过的地方,又有点想带着学生一起读了。


下面这个图来自thou shalt not commit logical fallacies网站,有免费高清版本PDF下载。图上的三位,从左到右依次是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一个论证要有前提—结论的结构。

《好好讲道理》笔记和教学设想_第1张图片
汝不可傻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讲道理》笔记和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