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了一场掐架,散打格斗VS 太极名人,5秒KO,老师父被打破头。
比武站着的是徐晓东,39岁,什刹海体校散打教练,后来成立了一个MMA(Mixed Martial Arts,意为综合格斗)。在互联网上,@MMA徐晓冬很善于制造话题,到处挑衅、踢馆,说话口无遮拦,以“打假”传统武术为乐。
倒下的是@雷公太极,41岁,自称杨氏太极高手,然后“自悟”创立了一个雷公太极门派——号称“动似风雷,静如山岳”,是不是高人不知道,可必然不是“隐世高人”。
两个人就在成都的武馆相约“比武”,结果就如前视频了。
徐晓东并非第一次宣传“武术都是骗人的,特别是太极”。之前还有一个70岁练太极拳的老人,带着儿子,拿了自己“师父写的书,我写的书,我朋友写的书”,来北京和徐晓东理论,希望对方“将太极的东西融入现代击技”,如果说不通,可以进行比武。最后不了了之。事后徐晓东表示老人爽约,在直播间大骂对方煞笔。
我认为这一次的比武,胜负虽定,但不能说就是传统武术输给了实战格斗,只能说难得有两个门派的人,真打实比,结果是雷公太极输给了徐晓东。
自古有一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我本人不懂太极,然而身边的很多朋友练。打起来也是有模有样,姿势潇洒。我想健身的效果肯定是有,因为练好了,经络通,筋骨柔韧性好。
虽然很多的确博大精深,然而实战的威力,却是显有人见。
然而中国人对武术威力的夸大,却由来已久。
中国人对于“武术”的认识,多来源于电影,比如黄飞鸿,比如霍元甲,比如陈真。
这些人的功夫都神乎其神:可以用轻功躲避子弹,可以用巧劲打败外国的大力士,可以在中毒的状态下击败日本的空手道......
其实一开始对“武术”的宣传,是因为近代清廷面对洋人的洋枪大炮,毫无办法,便从“国学”上找精神支持。从政治上就是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落实在民间,则是你有洋枪洋炮,我有中华神功。
慈禧太后一开始扶持“义和拳”,是因为中央已经无法抚慰地方上对于洋人的恐惧,和朝廷羸弱表示的不满。慈禧很清楚执政者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民心”。
义和拳本来就是练武术、练气功的民间团体,加上一些民间迷信崇拜,竟然真的相信自己“刀枪不入”。然而这些“神功”只能用来对付洋人传教士和一般民众,碰到不足百人的正规军队,还是一打就散。
民国期间,出于同样的宣传目的,国民政府连续举办全国武术大会。这样的举动,在之前是没有,其目的就是塑造“武术英雄”,以提振国民信心。
电影《霍元甲》里面霍元甲打败过俄国“大力士”卡洛夫、“西洋大力士”奥皮音等,都纯属子虚乌有。电影来源于坊间传说,传说则是来源官方片面的新闻。
比较真实的情况是,1901年,一个俄国人随马戏团来天津卖艺,在报纸上发广告,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看了提出要与之一决高下,俄国大力士没有迎战,因为他本质上是个卖艺的,宣传噱头只为卖票。
而在1910年,二次大战“西洋大力士”奥皮音也是类似。同盟会会员、精武体操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公哲在其1957年写的《精武会五十年》中有详细的记载:
“一九一0年春,西洋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表演西洋力士技术。上海北四川路原有亚波罗影戏院(Apollo Theatre),于影戏中,加插歌舞杂技,以娱观众。奥皮音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姿态,约二十分钟,一连数晚,最后一场言,愿与华人角力。于言谈中,带多少轻蔑口吻,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
“丁兹维新时代,革命风气在酝酿中,爱国分子麕集沪滨,乘机发泄,咸以奥皮音之言,有轻蔑国人意。反观中国历史,元朝武功,何尝不远届欧洲,满清末叶,一蹶不振,外人焉能知之。江苏省埠,文化称盛古今,惟武功不著,沪人更少技击能手,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座中有宋某(已忘其名)言,谓河北虎头庄有霍元甲先生其人,精技击,可聘之来。”
所以霍元甲其实是受革命党人的聘请,来与“西洋大力士”竞技,然而结果又是不战而胜:“时在六月中旬,下午四时开始比赛,届时奥皮音失约未来,后知已经他去...”
据陈氏的记载,霍元甲只是与两个来卖艺的洋人“比武”,而且没真动起手来。“西洋大力士”并不是被吓跑的,而是因为双方对比武规则意见不一。
“打外国人”似乎成了功夫片里的一个套路,无论是黄飞鸿、霍元甲、陈真、李小龙,叶问,最后面对的,总要有一个外国人Boss,而且是必然是不公平条件的比试。
然而中国功夫绝非就是花架子,否则讲求实际的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认可李小龙。
从一些历史影片看来,李小龙是相当肌肉锻炼和实战技巧的。他融合各种功夫创立的“截拳道”,是观赏性和实战性兼备的实战功夫。
中国的武术到了现代,因为要进入到“体育比赛”的规则里,官方把武术变成了一种类似体操的套路,变成了“出腿的角度怎样,动作是否流畅”之类的花架子。
而另一方面,民间又把武术传得神乎其神,把太极大师弄得特异功能一般。那些神奇的“气”,没练过的人又体会不到。拳理很深,招式很多,然而一般人又“不懂”,或者“没练到真的”。
雷公太极或者真的只是“武学小学生”,代表不了太极; 徐晓东也许真的是嘴臭手狠,刻意炒作。
然而那位拿着“我写的书,我师父的书,还有我朋友的书”来跟人家争高下的,就没意思了,武德再高,武林精神再好,都是赢了再说的事情。
叶问里有句台词说得好“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要么站着,要么躺下。”
武术是因为战场的实战而诞生,最终还是要在实战中证明自己。
徐晓东和雷公太极这一战,或者对双方都有炒作之嫌。然而谁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结果说话。
真正的江湖,输了要认,可以练几年再来,再不行可以教徒弟来报师仇。
我希望有真正的功夫武林挑战徐晓东,我希望这只是“第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