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随感-1

华严院对於大说,这时代的男人们为了欲望杀伐,我们无法阻止,甚至拯救不了自己。但是若想心中那个太平的时光降临,为这个世界培养一个佛一般心智的孩子吧。

在那乱世,主流的力量看似强大粗暴碾压一切的时候,柔弱的坚强却孕育着改变的生机。

有些人像浮萍一样存活于这个乱世,命运脆弱而不能自己,却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拾起不被在意的选票,坚定的执着的扔进在时代的湍流里,渺无声息的努力,形成了一道堤坝,最终改变了潮水的流向。

华严院和於大,正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乱世终结者--德川家康的祖母和母亲。

历史是时间的合集,加速了一切人事物的发展,总是能让人意识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力量。而沙塔腋裘的背后,我们看到,讲一个故事,是从所有的面里抽出一条一条的线,再从这些线里面,独立出一个点一个点,微观到我们生活中不被关注的每个时刻,去分析他的影响。而逆推回去,这些点放射状的释放,正是许多个不经意的点,连线成面。他们是相互关联的,是没有跳跃的,没有任何事件是凭空出现的,没有一个英雄时横空出世的。即使是最激烈,最紧迫,最关键的事件,也总是有因果,有次序,一切都暗中酝酿,娓娓道来,有条不紊。

逻辑让人镇静,理解了一切的脉络所在,就不着急评价,不沉湎抱怨,不一味指责,事物自有他的因果,有些坎儿是绕不过去的,别去祈祷在艰险前受到庇护,祈祷能清醒而无畏的面对,能有勇力理清缘由,解开宿节,逃避不能解决问题,理顺才能让他消弭。

理解了一切的联系所在,才能领悟因缘具足水到渠成的禅意,别好高骛远,别心浮气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你想要的每一帧未来,都和你经营的当下息息相关,从手中的每一件事情里寻找机会,从头脑中的每一个念头里寻找机会,所有的所有都指向一个点,经时间加成,一定可以所向披靡。这是念念不忘的“回响”,也是但行好事的“前程”。

但是对什么念念不忘,什么又是好事?如何选择,依据什么标准?说到底,这是一种取舍,而有了取舍,就有得失,万事都有得失,想清楚了取舍,才能在心里放下得失。不取不舍的犹豫逃避,衍生得得失失难以解脱的痛苦。但是想清楚又谈何容易?人类的语言只能表达欲望,却不能诠释真理,我们无限逼近真理,用力过猛了还会错过他,这力度令众生烦恼颠倒。

逻辑是完整的,道理是清晰的。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喝了很多鸡汤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是什么让我们踩错了一些鼓点,仍旧在某些时光深感幸福。我想,应该是人性和情感吧。

如果说逻辑是一个完美的网,情感就是这个网上的一滩泥巴,她成了每个节点最大的偶然和必然,有忠政对妻子难以割舍的深情,像犯了糊涂一样化敌为友,坚定的影响着时局。也有信元对情感的市侩,用血亲挚爱换生机,看似无漏妙计,在另一条轴线上,却正陷余生于孤独寒冷的境地,。阿久为何失去,於大又因何得到?境遇和爱憎变幻的那么快,让人抓不住痕迹。没办法用逻辑和内省去衡量去捕捉它的规则,而或者本身这摊泥巴就不遵循网的规则,泥巴自然有泥巴的规则。泥巴的规则不存在于脑中,在于心中。这颗心,让你看似得到却失去,看似失去却得到,如饮水,冷暖自知。无法计算他,只好将心比心。

讲座的时候听到一个同学提问演讲嘉宾,年届花甲如何应对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呢?尤其是大部分时间都要做空中飞人。嘉宾愣了一下,首先肯定了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又讲,谈不上应对,喜欢一样东西,你去做了还能有成就感,这种快乐会让你忍不住继续去做,这是天性啊。有人因为天性而沉浸在工作里,也有人遭遇了中年危机。似乎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突然就失去了自己推着自己前进的动力,被车子孩子推着,票子位子招呼着,做着一些谈不上喜欢,似乎又有点厌倦的事情。曾经那些用来鞭笞自己成长的智慧变成了把工作推出去,成果拿回来的世故。突然想起念书时偏科的经历,喜欢的就是愿意花时间,花心力,不喜欢的就是抗拒,似乎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无关努力,无关勤奋,事关热爱。

这热爱并不轻巧,在老人家的经历里也有热爱的代价,他风轻云淡的叙述,在我们这些旁观者心中掀起惊心动魄的波澜:用当时可以在北京买幢四合院的奖金去买了最先进的音响。这显然不是实用主义的路子。但是没有一个人问他是否后悔,他兴致盎然的给我们介绍那台音响带给他的快乐和启发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

其实热爱也是取舍,从平淡乏味追逐欲望的领地,一点一点蹭过去,在每一段时间的开销里取舍,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取舍,你无法一步到位的和自己的热爱厮守终生,你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放弃,甚至也经历了很多挣扎,只是相比于爱,这放弃显得微不足道。

嘉宾最后讲选择了爱,也就选择了孤独。

是啊,世人只能看到西西弗斯日复一日的推石上山,却理解不了,这推石上山的种种挣扎,让人内心宁静。

但我想,庄严平和的华严院,她是懂的。后来於大也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川家康》随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