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听“思维经济原则”

昨天去照了孕妇照,从4点到7点半折腾了三个半小时,回到家确实累了,就早早睡了,所以停写文章一天。半夜被热醒了,又觉得翻身吃力难受,就睡不着了,一看表才清晨四点。于是打开PODCAST找到《东吴相对论》,半睡半醒间听了一期节目。

梁冬和吴伯凡关于爱在微信朋友圈晒生活这个话题聊了二十多分钟。刚好我也是新年伊始才决定把碎片时间都用在学习,阅读,写作,提高业务能力和真正的面对面人际交往上,于是想听听两位大神就这个话题怎么说的。最开始当然也是说一些大家共同的习惯,有了微信以后,人们的重心大都转移到了熟人圈里,拍各种美食,各种生活,各种定位,各种旅行,等等。这个我承认,我是从怀孕以后才开始不太发朋友圈的,因为身体不适,加上请假后几乎被禁足在家里,所以实在没什么可晒的。以前我是每日一发,就算没什么发的也要绞尽脑汁拍个照发一条。就像梁冬所说,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本身就有强烈的被关注的需求,特别是在满足了最低层次的衣食住行之后,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意淫的需求。同样我也承认,我也不能免俗的有这个需求,甚至在我孕中期开始学习德语后,我也每天发一条大家都看不懂的德语文字刷存在感。喜欢晒,想晒,想被人称赞羡慕,哪怕知道是虚伪的或者短暂的,也会非常大的满足人的虚荣心。

我后来不发的原因是我把朋友圈这个功能停用了。它一直存在在右下角的话,我就时不时要强迫症般的点它刷新一下,浪费我太多时间。

然后两位说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点。为什么非常重要的话,父母反而不能太随意或者太频繁的对孩子说?

原因如下。人类的头脑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思维经济”原则。我们把一句话重复多遍后,听的人脑子就会起茧,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话说三遍淡如水啊。我们不喜欢唠叨的妈妈。不喜欢听反复说过无数次的笑话。人类的头脑倾向于自动屏蔽掉那些常常出现的背景音般的信息,这是一种进化理论,让人类保证能接收到最重要的讯息。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繁杂的信息全都储存在脑子里念念不忘,人就会疯掉的。有智慧的人很懂得这一点。譬如古人写文章,简练精悍到极点,我们读的时候,反倒觉得字字珠玑。《黄帝内经》里有金贵真言论,表明想要得到的真理要放在非常宝贵的盒子里,洗手沐浴更衣怀揣崇敬的心才可以去翻开这个盒子拿到。再比如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是无数位佛陀历经几世几劫才求得的,期间不知要吃多少苦,才能得到这六个字。一些重要的话,我们要在特定的场合,特殊的语境,特别的因果成熟的条件下说出来,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父母如果要教导孩子,自己一定要郑而重之,要在非常严肃的场合,在孩子也非常认真的情况下阐述出来,并且日后不能过于频繁的重复,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根据“”头脑经济原则“,父母在嘻嘻哈哈的场合,在菜市场般的地方,翘着二郎腿,衣衫不整,语气随便的说,孩子肯定不放在心上,早把你的话过滤掉了。

所以,微信朋友圈也渐渐成了这样一个地方。所有人都在晒一样的东西,吃了这个吃了那个,去了泰国去了日本,买了这个包那个鞋,全民都做了澳洲代购,还有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和养生心得,甚至昨天情人节刷屏每个人都晒自己的情人节礼物和活动,顿时让人觉得非常廉价,看了也就忘了。

这期节目启发比较大的就是以后在教育孩子的层面上要讲究方式和场合。至于朋友圈么,有人爱发就有人爱看,这是人家的自由,谁也管不着,满足自己也娱乐别人呗。况且,我也是忍了又忍才没有把自己情人节去拍孕妇照的照片发到上面的。不过我倒是在微博上发了老公做的大餐和给我买的项链。微博上的人我倒在生活中都不认识,就当给自己个记录吧。

PS梁冬的节目真的都不错。可以多下几期慢慢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夜听“思维经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