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与吃货

很多人很爱吃,我一个朋友对待吃的态度就曾让我惊讶。他能够分辨食物中所用的料酒,微量的海鲜带来的鲜味,或者一丝的白酒就能让这股融合的味道在他们心目中上升好几个档次。

但是大部分人吃只是为了吃而已。包括我在内,我对吃的欲望简直粗陋粗俗到让人发指的地步——不管里面是什么。看上去能吃就行。所以我特别喜爱重口味。因为我的味蕾太过弱小根本无法分辨出来一般的味道区别。

重辣,重咸,炼乳一般的重奶香的甜。这些才是我的最爱。因为我能够分辨,从而去体会到食物反馈回来的精神体验。

所以,那些美食家必然不会爱吃重口味的东西,那对他们而言太过粗俗,太过低劣,当然偶尔会尝试这种爽快感,但是大部分时候是不会的。因为那会对他们的味蕾产生伤害。犹如味蕾与刺激感之间发生着强烈的争吵。

至于吃货,那只是吃的多而已。他们根本不懂得食物。他们只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欲望的驱动而已。

而对于情绪,对于情感也一样。每个人的感知力是不同的。

这种感知力犹如在内心的一个个味蕾,把接受到的讯息不断的分辨与解读,整理成为逻辑,表达到你的自我意识中。——在一瞬间内。

其实我的情感触须很长,甚至敏感细腻到像一个多疑可怖的女人。大部分人我可以共情对方的内心——看到他们内心的真实声音,正在起伏的情绪,他们掩藏着的人格,潜意识中的伤口。

从很多的细节。

譬如你脸部的肌肉线条,那些眼神,微张的或者紧闭的嘴,眉毛与水平线的角度,额头的汗珠大小汗毛倾斜度,身体的姿态动作,翘起的脚尖,不断抖动的小腿或者脚后跟,从声线的定调,从拖长的尾音,从说话中的断点或是语速,从用词,从频率,从很多很多的方面。甚至我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细节。

然后自动的捕捉,自动的分析与反馈给意识。犹如食物进入嘴巴里,一瞬间就被分辨与品尝。

但是能够解读不代表我能够给出最佳的反应,我依然会说错话,表错情,做错事,从而收获进一步的反馈,从而不得已的带上面具,带上客套,带上演技。

当面具依然无法满足,当客套显得僵硬,当演技跟不上剧本时。那只能回避。若不想回避内心声音,那么只能回避外界嘈杂。

你会害怕冲突,害怕强烈的情绪反馈,因为那就像不爱吃辣的人吞了一个魔鬼椒,那种感觉时刻能撕碎你敏感的味蕾让你痛不欲生。

于是你只能封闭这种收到讯息后的回馈——带面具,或是装傻,装楞,妥协。开不入流的玩笑,或是讲冷爆了的笑话。夸张的肢体动作。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不自然。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这种时候,只是为了生存,或者更好的生存,或者满足浅显的欲望。大家都会准备不同的面具——感知力的差的人面具少,感知力强的人面具多。

而面具的多种多样,变脸的花里胡哨,让这些一层层的东西就黏在了本心上。一旦时间久了,就掩盖了本心,甚至替代了本心的声音——你以为那是你在想,其实只是你的面具在想。你以为那是你的自我意识,其实只是生活让你成功学会了麻木与自欺。

“压抑了太多的真实感受之后,面具趋于僵化,把可能不讨喜的部分压抑了下去,渐渐与本心失去联系,甚至到最后,自我意识也趋于面具。而还有一部分本心则沉入了潜意识的海洋,再也无法被自我意识打捞”这是一位同行者所描述,精辟而又合理。

人生就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再做加法。——从零到内心充满道德的栅栏世俗的约束——再到自我清透拔出所有的钉子——再到建立自我内心的规则。然后成为一个接近事实真相的人。

——然后真相并不是只有一个,真相,确实会有很多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食家与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