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维艰》50%

创业维艰

本·霍洛维茨

2016-01-28 13:58:23

害怕并不代表没有勇气,真正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由行动决定。我常常回想起那一天,心想,如果我当时照罗杰的话去做了,我就永远交不到乔尔这个最好的朋友了。那次经历还让我懂得,人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要了解其人其事,必须下大功夫,否则,你只能对其一无所知。获取经验毫无捷径可循,通过个人经历所获取的那种经验更是如此。与一无所知相比,人云亦云、寄希望于捷径更不可取。

2016-01-28 14:02:28

所有事情一起抓,就会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遭遇失败。我第一次迫使自己不要只按轻重缓急的标准来看世界。过去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既能干好事业,又能兼顾所有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能维护好家庭。而且,我总把自己摆在首位。当你成为某个家庭或某个团体的一分子时,这种思维方式会令你陷入麻烦。在我心里,我坚信自己是个好人,毫不自私,但我的所作所为却暴露出我并非这样的好人。我绝不能像这样继续幼稚下去,我必须分清主次轻重,成熟起来。我必须先考虑自己最关心的人,然后再考虑自己。

2016-01-28 14:06:44

人们经常问我,我们两人在18年里更换了3家公司,却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工作效率,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多数合作关系要么过于紧张而令人难以忍受,要么紧张不足而缺乏效率。人们要么相互挑战,导致彼此交恶,要么陶醉于彼此的奉承之词而无所受益。就我和马克而言,即使是18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对我的想法吹毛求疵,让我感到烦恼,我对他亦是如此。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益无害。

2016-01-28 14:10:57

尽管如此,“如果资本是免费的,你会如何运作”依然是企业家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情形有点儿像问一个胖人:“如果冰淇淋的营养价值和花椰菜完全相同,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所引发的思考有可能极其危险。

2016-01-28 14:12:51

在此期间,我学到了最重要的集资规则:寻找一个统一市场,其中只要有一个投资者点头,即可功成,其他30位投资者即便全都摇头拒绝也无关紧要

2016-01-28 14:13:41

马克:你知道创业公司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吗?

本:是什么?

马克:就是让你体验两种情绪:欢乐和恐惧。我发现,睡眠不足会令这两种情绪更加强烈。

2016-01-28 14:13:53

时钟在嘀嗒作响,一个不太起眼却有趣的办法渐渐浮现出来:我们可以上市。当时,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私人融资市场对我们这样的公司大门紧闭,但公开市场却对我们虚掩着一扇窗。这听起来也许很疯狂,不合常理,事实也的确如此,私人资金已对我们完全失去了信任,而公开市场只有80%的人会如此。

2016-01-28 14:15:02

无论你是谁,你的一生都需要两类朋友。第一类是当你遇到好事时,你可以打电话与之分享喜悦的朋友。他的喜悦不是那种蒙着羡慕、嫉妒面纱的虚假喜悦,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喜悦。他会比好事发生在他

2016-01-28 14:15:10

自己身上更高兴。第二类是当你身陷困境时,你可以打电话与之分担、向其倾诉的朋友。比如当你危在旦夕,只能打一个电话时,你会打给谁呢?比尔·坎贝尔兼具这两类朋友的特质。

2016-01-28 14:33:43

比尔说:“你不能去纽约参加发布会真是太遗憾了,不过你必须派马克去。”我问:“为什么?”他说:“你必须守着公司,确保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处境。你一分钟都不能拖,大家有权知道自己现在是继续跟着你在EDS公司干,还是要另谋出路。”噢,真该死!比尔说得对。我派马克去了纽约,然后准备告诉大家他们现在的处境。事实证明,比尔的那条小小的建议为我们日后重建公司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那些即将离开公司的人,那些留下的人就永远不会再信任我了。只有亲身经历过极其可怕并极具毁灭性的大风大浪的CEO才会在那样一个时刻提出这样的建议。

2016-01-28 14:39:08

在职业生涯早期所学到的一条经验是,每当大公司打算实施某一计划时,该计划总会落到某个人身上,而此人却极有可能延误整个计划。如果此人是工程师,他也许会因为等待上面的决策而踌躇不前;如果此人是管理者,他也许会因为自己无权做出关键性的购买决定而犹犹豫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踌躇和犹豫很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延误。我承担不起任何犹豫不决,因此,我和安东尼、贾森,以及整个团队每天召开一次例会,尽管这些人现在都驻守在普莱诺。每日例会的目的是清除所有障碍。如果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在任何事情上被卡住,那么此事必须在24小时以内——也就是两次例会之间的时间——得到解决。

2016-01-28 14:43:36

事实证明,这正是产品策略的要义所在——研发出好产品是创新者的职责,而不是客户的任务。客户只知道根据对现有产品的体验来判断自己想要什么。创新者虽然可以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却往往要做出和自己所了解的事实相悖的举动。因此,创新是知识、技能和勇气的结合体。有时,只有创新者才有勇气忽略那些事实数据。我们的时间已所剩无几,看来,我必须插手了。

2016-01-28 14:48:42

当这一切都结束时,我无法相信,自己花了8年的时间和精力创建的公司就这么被卖掉了。我怎么可能这样做呢?为此,我大病了一场,不停地失眠,冒冷汗,呕吐,痛哭。然后我意识到,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所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我们从零开始创建了一切,然后看着这一切再次回归原点,又将其变成了一个价值16.5亿美元的专营权。

2016-01-28 14:50:01

就是看其专心致志的能力和在无路可走时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那些令你最想躲藏起来或干脆死掉的时刻,就是你作为一名CEO所要经历的不同于常人的东西。在本章的剩余部分,我将提供一些经验,告诉大家在不退出或辞职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

2016-01-28 14:50:10

大多数管理书籍的重点都是如何正确做事,不要将事情搞砸。但我的经验却是,把事情搞砸之后,如何深刻理解那些你必须要做的事。好消息是,我和所有的CEO一样,有大量的这方面的经验。

2016-01-28 14:50:27

我遵循的是武士道的第一条原则:勇士之道,即始终将死亡铭记于心。如果一名武士始终将活着的每一天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他就会在自己所有的行动中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同理,如果一名CEO能将下述经验铭记于心,他就会在招聘、员工培训,以及打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注意力。

2016-01-28 14:53:09

挣扎是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创办公司时的状态。

挣扎是人们问你为什么不退出,你却不知怎么回答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的员工认为你在撒谎,而你却认为他们也许说得对的状态。

挣扎是你食之无味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当公司CEO时的状态,是你明知自己力不从心、明知无人能取代你时的状态,是所有人都认为你是白痴却没有人会炒你鱿鱼的状态,是自我怀疑变成自我憎恶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在和别人谈话却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时的状态,因为你一直在挣扎。

挣扎是你想结束痛苦时的状态。挣扎就是痛苦。

挣扎是你去度假,想放松心情却使心情更差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周围簇拥着一大群人,你却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时的状态。挣扎是冷酷的。

挣扎是违背承诺、粉碎梦想的地狱,是一身冷汗、五内俱焚的感觉。

2016-01-28 14:53:41

挣扎不是失败,但会导致失败。如果你孱弱不堪,你更容易失败。

大多数人都不够强大。

从史蒂夫·乔布斯到马克·扎克伯格,所有出色的企业家都会经历挣扎,而且是苦苦挣扎,因此,人人都会挣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挣扎成功。你也许会挺不过去,这就是挣扎的恼人之处。

挣扎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

几条小建议

挣扎之苦无法可解,但有些小建议,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它们会让你受益匪浅:

•不要扛下所有责任。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令自己烦恼的事情一定会令自己手下的人更加烦恼。事实恰恰相反。除了负有最大责任的人以外,没有人会把损失当回事,没有人比责任人更感同身受。当你无法分担所有负担时,你要将某些负担分担出去,找尽可能多的人来共同解决问题,即使这些问题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经营Opsware公司时,我们在竞争中失去了无数笔交易,我召集了一次员工会议,告诉全体员工,我们目前被打击得狼狈不堪,如果不迅速止血,我们就死定了。那时,没有一个人退缩。团队精诚团结,成功研发了一款产品,拯救了濒临绝境的公司。

•这不是国际跳棋,而是国际象棋。科技行业往往极其复杂。底层技术只要一有变动,竞争就会发生变化,市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人们则会使出各种招术,以求自保。因此,就像《星际迷航》中下三维国际象棋一样,总有一步棋可走。你认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吗?你觉得这步棋怎么样:凭着200万美元的后续收益以及340名员工的阵容带领公司上市,计划在下一年实现7 500万美元的收益?我走的就是这步棋。那是2001年,人们普遍认为,对一家要上市的科技公司而言,这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时机。走这步棋时,我手头只剩下能维持公司运营6周的资金。天无绝人之路,总有一步棋可走。

•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在科技型竞争当中,明天和今天看起来完全不同。如果你能坚持到明天,也许就会发现,在今天看来似乎毫不可能的解决办法会赫然出现在眼前。

•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公司身陷困境也许都是你的错,因为人是你雇来的,决定是你做的,而且接受任务时,任务的风险性你是知道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位CEO都会犯无数错误。要正确评估自己,过分苛责自己于事无补。

•请记住,这是区分男人和男孩的方法。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挑战。如果你不想,那你根本不应该开办公司。

小结

当你在拼命挣扎时,一切都很艰难,一切感觉都是错的。你已经掉进了万丈深渊,也许永远都出不来了。在我的亲身经历中,如果不是一些意外的运气和贵人相助,我也许早就迷失在深渊之中了。

因此,所有在深渊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愿你们找到力量,找到安宁。

2016-01-28 14:57:16

务必牢记财捷集团前CEO比尔·坎贝尔告诉我的一句话:话是说给那些留下来的人听的。这些人会非常关心你对待他们同事的方式。你裁掉的员工之中,有很多人都和留下来的人关系亲密,因此,你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毕竟,公司还要向前发展,因此你必须把握尺度,不要过度表达歉意。

2016-01-28 15:00:17

就棘手的解雇高管计划与董事会进行沟通时应该实现三个目标:

•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首先应确保他们理解实施该计划的根本原因以及你所提出的相应补救措施,这会让他们相信你将来有能力聘用并管理好更优秀的高管。

•获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批准解雇补偿金区分方案。这对下一个步骤至关重要。高管的解雇补偿金应比普通员工的解雇补偿金数额更高。因为与一名普通员工相比,一名高管重新找到一份工作的时间要多10倍。

•保护被解雇高管的声誉。高管的失职很可能是一个团队集体造成的结果,你最好以这种方式对之加以解释。将曾经为你勤勤恳恳工作的人贬得一文不值并不会令你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以成熟、理性的方式处理这一问题有助于保持董事会对你作为CEO所具有的能力的信任。同时,这样做也不失公平。

事实证明,解雇高管的消息最好先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个别通知,不要在董事会会议期间出其不意地宣布。虽然前者所花时间要长一些,却值得一做。如果这名高管是由董事会成员举荐而来的,打电话进行个别通知就显得尤为重要。等到所有人都同意之后,你就可以召开一次董事会,敲定所有细节。

2016-01-28 15:01:04

第三步:为面谈做好准备

当你知道了问题的根源,并已通知董事会之后,就应该尽快将消息告知即将被解雇的高管。在准备与其谈话时,你最好将自己打算说的话先写下来或预演一遍,以免说错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位高管都会记得你所说的话,所以你的话一定要得当。

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你应该对这位高管所有的业绩考核或书面业绩评价进行仔细复查,搞清楚这些数据是否与自己之前所了解到的数据存在不一致之处。

处理好这一问题有三个关键点:

1.原因要清楚。你对解聘原因已经艰难地思考过很长时间,因此不要含糊其词或避重就轻,必须让他们清楚你要解聘他们的原因。

2.说话要果断。不要给讨论留下悬念。这不是一次业绩考核,而是一次解雇行为。要使用诸如“我已经决定”而不是“我认为”这样的措辞。

3.确定解雇补偿金区分方案。一旦高管听到解雇消息,其关注的重心就会从公司及其相关问题转移到自己和家人身上。因此,你要为解雇补偿金区分方案提供具体细节。

最后,高管会非常想知道解雇的消息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向公司以及公司以外进行宣布。这一方式最好由他自己来决定。有一次,我正准备解雇一名高管,比尔·坎贝尔给了我一条非常关键的建议,他说:“本,你无法让他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你绝对可以让他保住自己的尊严。”

第四步:准备向公司宣布消息

通知高管之后,必须立即向公司以及其他高管宣布这一新的人事变动。向公司宣布消息的正确顺序是:1.该高管的直接下属,因为他们所受影响最大;2.其他高管,因为他们需要就此事回答一些问题;3.公司其余员工。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在同一天进行,最好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完成。向该高管的直接下属宣布消息时,请确保你对相关工作已有明确部署,例如,他们在此期间应向谁汇报工作,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一般情况下,比较明智的做法是,CEO在此期间暂代高管之职。一旦担负起这个职责,你就必须

2016-01-28 15:01:16

尽职尽责,例如召开员工会议、一对一面谈、制定目标等。这样做有助于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告诉大家,接下来你会聘谁担任新的高管。

向董事会宣布最新的人事变动消息时,一定要用积极正面的方式,不要给人“一脚将高管踹出公司”的感觉。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有可能是这位高管最好的朋友,贬损他只会令这些人心寒,担心自己会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难道这是你想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吗?

此时,你也许会担心员工们曲解消息,以为公司陷入了困境。不要在意这类反应。如果你希望员工们行事能像大人一样,他们一般都会如你所愿。如果你把他们看成孩子,那你的公司就会上演一幕热闹非凡的《班尼紫色小恐龙》动画剧。

2016-01-28 15:02:12

说话要得体。明确自己要说的话。要用“我已经决定”而不是“我觉得”或“我想”这样的措辞。这种说话方式可以避免将员工置于尴尬境地,即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向你争取保住原来的工作。虽然你无法让他继续留用,但你可以做到坦诚。

•承认现实。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一名公司创始人兼CEO,你的这位朋友很可能会觉得你也不能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不要回避这个事实。如果你是一位有经验的CEO,你就要承认这一点。

•承认他的贡献。如果你想让他继续留在公司,就应该坦白告诉他,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想帮助他发展他的事业,为公司做贡献。让他知道你感谢他所付出的一切,你对他的降职决定是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对他过去工作表现的审查。处理降职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提高补偿金额度。这样,他会感到自己既得到了肯定,也受到了重视。

在处理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事实就是事实,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令其发生改变,也不会令你的苦恼烟消云散。你的目标不应该是拔出蜇人的刺棘,而是要坦诚、清晰、有效地告知好友降职的消息。你的朋友也许当时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逐渐明白的。

2016-01-28 15:04:37

在生意场上,也许没有什么比面临生存威胁更可怕的了。很多公司或企业中的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威胁。他们会寻找一切可替代物,一切出路,一切借口,只为了在一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2016-01-28 15:04:55

所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必须为公司生存而战的时刻。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本该英勇奋战的时候却逃之夭夭,你就要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公司无法取胜,那我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2016-01-28 15:05:33

帕塞尔斯:艾尔,我真不知道少了这么多最佳球员,我们怎么才能赢得比赛?我该怎么办?

戴维斯:比尔,没人会在意的,只要好好指导球队就行了。

这也许是有史以来外界给CEO的最佳意见。因为,你瞧,没人会在意。公司出了问题,没人会在意——新闻媒体不会在意,投资者们不会在意,董事会不会在意,员工们不会在意,甚至你母亲也不会在意。

没人会在意。

2016-01-28 15:05:47

他们不在意是对的。失败之后,再充分的理由都不会给你的投资者留下一美元,也保不住一名员工的工作,或给你带来一位新客户。当你的公司宣布破产时,它也不会让你的心里好受一点儿。

与其将所有的心思用来哀叹自己的痛苦,还不如努力去寻找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出路,令自己摆脱目前的困境。不要花时间去懊悔过去,要将所有的时间花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因为说到底,没人会在意,只要好好经营公司就行了。

2016-01-28 15:08:38

和平时期的世界和你每天必须为生活苦苦挣扎时的世界完全不同。和平时期,人们有时间关注言行是否得体、长远的文化影响以及人们的情感这类问题。而在你为生活苦苦挣扎的时期,最重要的是奋勇杀敌,带领自己的队伍安全抵达目的地。我正处于这种状态中,需要一名作战的将军。我需要马克·克兰尼。

2016-01-28 15:09:21

依次管理好人、产品和利润。”话虽简单,但意义深远。三者之中,管理好人是最难的,管不好人,其他两项就无从谈起。管理好人意味着公司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事实上,大多数工作场所远远称不上良好。当组织规模扩大时,重要工作可能被人忽视,最勤奋的工人可能被最出色的政客所遮蔽,各类繁文缛节可能会扼杀创造力,让一切变得毫无乐趣。

2016-01-28 15:09:35

当我们大难临头,从互联网泡沫到纳斯达克威胁要将公司除名,拯救我们的就是本章所介绍的各类技巧。如果你的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你的公司也许就会长期屹立不倒,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2016-01-28 15:10:48

在工作环境好的公司,员工可以专心工作,相信只要工作出色,公司和他们个人都会受益。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高效有用,会使公司和自己都发生改变。这会令他们在工作中既动力十足,又有满足感。

而在工作环境差的公司,人们会把大量时间都用在捍卫公司利益、阻止明争暗斗以及改进不完善的工作流程之上。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因此也就不可能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完成工作。荒唐的是,即使他们用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超长时间完成了工作,却完全不知道这对公司或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意义。更不幸的是,当他们终于鼓足勇气告诉管理者自己的境遇有多么糟糕时,那些管理者首先会否认问题的存在,接着为现状进行辩护,然后就将问题搁置一边。

2016-01-28 15:11:18

第一,一切顺利之时,成为一家好公司并不难,但遇到困难时,公司的好坏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第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第三,成为一家好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目标。

2016-01-28 15:11:42

一切顺利之时,员工留在公司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职业道路宽广。随着公司的发展,大量有前景的工作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第二,朋友和家人都会认为,你是有先见之明的天才。因为你在该公司声名大振之前,就选择了在该公司工作。

第三,你的个人履历会因为你曾在处于兴盛期的一流公司工作过而大放异彩。

第四,你的收入会越来越高。

当情况变得糟糕时,上述所有原因又会成为你离开公司的理由。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令员工留下的唯一原因并不是他需要一份工作——这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也不适用——而是他喜欢自己的工作。

2016-01-28 15:15:39

培训是管理者可以开展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考虑一下是否有可能为自己所在部门的员工举办4场系列培训讲座。如果每场一小时的讲座需要准备三小时,那么4次讲座总共需要准备12小时。假如培训班共有10名学员,第二年,这10名学员为公司工作的时间总计会达到1.2万个小时。如果你此前所做的培训令这些员工的业绩提升1%,那么你用于培训的12个小时就相当于为公司带来了200个小时的工作量。

2.绩效管理

面试管理者时,人们常常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辞退过人吗?辞退过多少人?辞退人时你是怎么做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但他们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辞退人时,你怎么确定这名员工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期望?最佳答案是,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时,管理者应该清晰明确地提出工作期望。不对人员进行培训,绩效管理就毫无基础,进而变得松散无序、前后矛盾。

3.产品质量

在创建公司之初,创办人通常会有一个愿景:建立一流的、优质的产品架构,以解决他们在以往工作中被迫面临的大量棘手问题。随着公司逐步走向成功,他们却发现自己的美好愿景已经难以实现。这是怎么回事呢?公司的成功会拉动快速招聘新工程师的需求,从而忽视对新工程师进行适当的培训。给新工程师分配任务之后,这些工程师就会竭尽全力地想办法完成这些任务。通常情况下,这意味着对架构内现有设备进行复制,这种复制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一致、各种性能问题,以及整体混乱。而你却认为,培训成本太高。

4.员工留任

在网景公司工作时,有一段时期,员工流失率非常高,我决定看看公司所有的离职面谈材料,搞清楚人们为什么要离开高科技公司。排除经济因素之后,我发现人们辞职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讨厌自己的管理者。缺乏指导、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收到的反馈多为负面的,这些因素通常会令员工感到惊恐不安。

第二,学不到东西:公司没有投入资源,帮助员工学习新的技能。

而一个出色的培训项目可以直接解决这两大问题。

首先应该干什么?

2016-01-28 15:15:49

最好从与员工关系最密切的话题开始:胜任自己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其称为职能培训。职能培训可以很简单,比如培训员工按照你的期望工作;也可以很复杂,比如举办为期数周的技术新人训练营,让新员工充分了解公司不同时期的产品在架构上的细微差别。培训课程应该根据具体工作精心设计。如果想尝试更复杂的培训课程,一定要请团队中最优秀的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其中。这样做有助于营造一种强健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比开100次场外文化建设战略会议效果更好。

公司培训项目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管理培训。为管理团队设定期望时,管理培训是最佳着手点。你希望他们能定期和员工进行一对一的会面吗?你希望他们对绩效进行反馈吗?你希望他们对员工进行培训吗?你希望他们认同团队的目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你最好告诉他们。一旦设定好期望,下一期的管理课程就可以确定下来了,这些课程会告诉管理者如何按你的期望行事。

有了合理的管理培训和职能培训,你还要有其他一些培训机会。创建科技公司的一大乐事就是广纳英才,带领各路精英,分享自己最拿手的技能。与谈判、面试和财务等主题相关的培训不仅能加强公司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能鼓舞员工的士气。对那些能力达到精英水平的员工而言,讲授培训课还能成为一项荣誉。

2016-01-28 15:16:18

挑选团队中最优秀的管理者去教授其他课程,把参与这些课程变成一种荣誉,同时也变成一种强制性的要求。

2016-01-28 15:17:35

要记住,除非该员工极其出色,否则你无论如何也不要将其留在公司。因此,从朋友公司里招人时一定要招顶尖人才,否则你只是平添了一些平庸之辈而已。不要认为你正在招募的人一定十拿九稳。

我总结出一条好的经验法则,即“挖人的反身性原则”。该原则指出:“某公司挖走了你的几名员工,如果你震惊无比、惊恐不安,那你就不应该挖他们公司的任何一名员工。”这样的公司应该很少,有可能根本就没有。

2016-01-28 15:18:01

很多公司都制定了这样的政策,将那些规定未经CEO(或高级主管)同意,不得雇用其员工的公司名单列举出来。有了这项政策,在录用朋友的员工之前,你就可以给朋友最后一次机会,让其留住员工,或提出反对意见。

有了这项政策,处理这种情况的最佳方式就是公开透明。看清了雇用出色员工和背叛珍贵友谊之间的矛盾之后,你就应该将事情公开,告诉员工,你和他现在所属的公司有重要的生意往来,在录用他之前,你必须和他所在公司

2016-01-28 15:18:14

CEO进行沟通,对他进行背景核查。告诉他,如果他不同意,你会立即中止录用,并对此保密。在录用之前,要和朋友进行交谈,这样才能更好地判断录用他的员工对你们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此外,你还有可能避免用人不当,因为往往有些应聘者在面试中表现极佳,但进入公司之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维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