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症”终于有救啦!!

我是天秤座的,再加上AB型血,“选择困难症”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买个快餐都会用五分钟纠结于A套好还是B套好,就更别说在涉及爱情,事业,婚姻,朋友等重大问题的选择了!!我长这么大,所做的选择基本靠“蒙”!我甚至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所谓的“科学选择”!直到我从刘润老师那里学到了“麦穗理论”。他教会了我两点:1、人生选择本无“最优”;2、自己满意才是选择的终极目的!

感觉我的人生豁然开朗,一片光明!特与007的战友们分享!

麦穗理论:

2500年前,三个学生问了西方哲学奠基者苏格拉底一个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呢?

苏格拉底带着学生们来到一片麦田前,说:你们走进麦田,一直往前不要回头,途中摘下一支,只能摘一支,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他很快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于是就很高兴地摘下了这支麦穗。可是,他继续往前走时,发现有很多麦穗比他摘的那支要大得多。他很后悔下手早了,只好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不知不觉,他就走到了终点,却一支麦穗都没摘。他也很后悔,没有把握住机会,总觉得有更大的在后面,最后错过了全世界。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他把麦田分为三段,走过第一段麦田时,只观察不下手,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他还是只观察不下手,验证第一段的判断是否正确;走到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三分之一时,他摘下了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这可能不是最大一支,但他心满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这就是著名的“麦穗理论”!

假设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女生,追求你的人很多。你当然很自豪,但是也很困惑:我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问题。靠感觉吗?感觉当然重要,可是我怎么知道不会遇到感觉更好的呢?看实力吗?实力可能也很重要,可是我怎么知道不会遇到实力更强的呢?

麦穗理论与获得过心理学杰出贡献奖,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的决策理论如出一辙。西蒙的“满意决策”论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在当时情况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所以选择的本质是为了满意,而不是为了“最优”,你的决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第二,考察现有的可选方案;

第三,如果有可选方案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怎么确定这个“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是选择的关键!

苏格拉底的这第三个学生,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方法:

第一个三分之一,观察,并把“大类”麦穗作为“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第二个三分之一,验证这个标准;第三个三分之一,采用西蒙的“满意决策”论,摘下“大类”中的第一支,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关于如何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指导生活的算法》的作者布莱恩·克里斯汀和汤姆·格里菲斯,提供了另一个方法:分两段就行,第一段的37%用于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第二段的63%,选择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第一个方案。

比如,你打算在19岁-40岁之间,也就是用21年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如果你相信37%理论,那就可以用这21年的37%,7.77年来交往不同的男士。到19 + 7.77 = 26.77岁时,坐下来,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嫁给从那一天开始你遇到的,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男士,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再比如,你想在1个月之内买房子。那你可以先用37%的时间,也就是11天看房,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从第12天开始,遇见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就毫不犹豫地下手。

小结:

麦穗理论,就是用三分之一时间做观察,用三分之一时间验证这个观察,得出“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在最后一个三分之一的时间里,用西蒙的“满意决策”论,选择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除了麦穗理论,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也可以参考 “37%理论”,用37%的时间找到“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再用剩下的时间,选择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无论是选择爱情,事业,婚姻,朋友,最优决策只可能在理论上存在。不要追求“最优决策”,而要追求“满意决策”。

其实这个理论从本质上帮我们降低了选择的成本,它是从两方面做到的!一、合理地降低了我们的预期;二、科学地增大了我们做“最满意选择”的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择困难症”终于有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