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学生->大好学生

上课的时候,老董上课上到一半,停下来听下面的同学闲讲聊天,突然冒出一句:“你们现在吃饱了,估计是没事做了,就开始闲讲聊天了。”自己的脑海里冷不丁就出现一个画面:冬天的太阳下,几位吃完饭的老太太围坐在一起一起嗑瓜子唠嗑。活脱脱一副养老院的画面。

     老董在两周前的课间坐到我面前——我跟老董脸混得比较熟——跟我说:“你们啊,到了下沙越来越老油条了,还是在文一的时候比较乖。你们父母交钱让你们来这里上课,总得交差吧。”

     我来了一句:“可能是寝室离教室远了吧。”

     这让我回想起我跟辅导员的两次聊天。

     第一次,在文一。

     我问辅导员:“我是不是很特异在这所大学里面。”

     “你看看你周围有多少人在混日子,你能在这样的日子里还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特异。“

     她是这么回答我的,并且在那次之后我们俩成了朋友。

     第二次,在下沙。

     那是我准备休学的时候,当然也没休成。我是这么说的:“我怕我会在里面混日子。“

     “你周围多得是混文凭的人。“

     嘿嘿,我难道不是吗?

     在这个大部分老师脑子里都是跑竞赛,找人做项目的专业里,我倒是觉得自己挺差劲。认真上课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课程不挂科或者与老师混个脸熟以后行个方便(但是我发现后者并没有什么卵用,反倒是脸越熟,点名抬个头就知道你在不在),以至于到了现在,自己是越来越懒得动脑子。而这,偏偏是自己厌恶至极的,所以我在想我买了非白话文的聊斋志异算不算是拿来训练自己动脑子的。

     大三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欠了学校一门课,辅导员来寝室串门的时候聊起,说:“自己做的孽,要自己找办法解决。“我表示只能尴尬一笑,她指的是什么?她应该指的是我不去上课然后意料之中的不及格,没有听她的话复习在补考的时候交了白卷的事情。怪自己怪自己。毕竟在只看课程成绩与竞赛成绩的刻板框架下,我能做的就是接受,并且去解决它。

     但其实,从最初的积极到消极;再从积极到出现第二人格——说的有点瘆人——但确实存在过;又回到正常生活,总归是要看淡一些大学里的事情。看淡是一门必修课,然而要靠自己的无数次失望,希望,再被失望,继续寻找希望去学会。

     我很感谢并没有人来教这些东西,反倒是自己的摸索让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而我的讨厌大学情绪并非源自大学无用,我仅仅想表达的是刻板下的一种权威,而这种权威只希望我能顺利毕业。相反,大学里能被自己有效利用起来的时光,我倍感珍惜,甚至渴望去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与那个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也不再去想去换一种生活,我脚踏上的地方,就是我的生活,也就是我的选择。

     不过说到底,我还是那位毫无杭电情怀的大学生,混迹着日子,放荡着性子,寻找着乐子。当初我渴望成为好大学生,现在我希望成为大好学生。而这,才是我的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大学生->大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