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是个超强的能力。

“类比”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但是一个精妙的类比是很少见的,比如小学教师用煮熟的鸡蛋类比地球的构造,使得小学生一下子理解了他们不可能亲自体验的知识。李笑来老师通过深入的思考“类比”的构成,并总结了一个学习类比的技巧:

类比是个思维的辅助工具,为了向对方解释清楚未知的“X”,或者说是为了理解尚处于未知的“X”,去找一个与“X”类似的、但是对方肯定已经理解的A,并说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X≈A,把A(或A与X相似的地方)解释清楚,于是X不言自明。

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经典类比”的数量极其有限;因为好的喻体要满足三个条件,既要足够相似,又要对方已知,还要创造者刻意留心的寻找,所以创造恰当甚至精妙的类比,绝对是一种超强的能力。

好的类比少之又少,因此如果看到一定要养成收藏的习惯,比如李笑来老师收藏的:教育就像是一副眼镜,当我们带上眼镜的之前和之后,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同样的世界,但带上眼镜后我们就能看的更清楚。教育也是一样,受教育前和受教育后,我们身处的世界也是同样的世界,可受教育后,我们就能看的更清楚,想的更明白,选择得更有效,行动的更有收获。

还有一个:科学确实是由信息构成的,正如房子是用砖头盖的一样。可问题是,正如仅仅将一堆砖头堆在那里我们不能称其为房子一样,一堆信息放在一块就叫科学,有点不像话。

咖啡行业也有一个很精妙的类比:水就像是放大镜,就像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之后能够看清楚原先没放大时会忽视的小物体。水可以放大原先舌头会忽视掉的味道,水越多则放的越大,味道也就更明显。

类比时需要刻意牢记的是,类比的逻辑重点是“像”而不是“是”,是“≈”而不是“=”。除此以外,类比也常常是产生”融会贯通“的手段。这里设计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技巧: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比”是个超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