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

斑彩石

斑彩石是来自远古的化石,

7500-7000万年前,

有一片温暖的浅海,

海中生活着相当数量的各种鹦鹉螺

由于落基山脉火山时常喷发,

常常将数米厚的火山灰落于海面,

使得浅海中的生物大量迅速死亡并被掩埋

年深日久,

浅海区的地层才逐渐回到接近地面的位置,

而当年深埋其下的鹦鹉螺,

因为丰富的元素和火山灰的封闭作用

演变为今天全球独一无二的螺类化石

——斑彩石

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_第1张图片

与宝石通过反射和折射展现美丽不同,

斑彩石是通过对光线衍射

产生的美妙虹彩来愉悦人类的眼睛,

这点与欧泊相似的,

斑彩石拥有自然界所有的色彩,

在每平方厘米上会有无数种颜色组合。

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_第2张图片

高品质的斑彩石或有强烈而明亮的单色,

或包含了一系列明亮的色彩,

低品质的斑彩石则颜色较暗淡,

分布范围较窄,

一般而言,红绿相比蓝色紫色较为常见,

有一些特定的色调如深红,

紫罗兰金色是非常罕见和紧缺的。

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_第3张图片

斑彩石表面的虹彩

带给我们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色彩演绎,

随着观察者和光线的角度变化

变彩的发生时而微妙

时而如戏剧般壮观,

红色将转移到绿色,

绿色将转向蓝色等等,

最好的斑彩石外壳闪亮,

虹彩涌动,

随着观察者和入射光线角度,

不断变化而翩翩起舞

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_第4张图片

市场上斑彩石的加工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原石滴水晶胶,

出土的石头将无色部分磨掉,

直接滴胶,

这种加工方法保持出土状态,

多数形状各异,

且有很多凹凸不平,原料损耗小,

这种加工方法不好的地方是表面为胶面,

不抗刮花。

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_第5张图片

另一种方法是盖水晶面,

斑彩表面有一层水晶或是尖晶,

但是这种加工方法要求斑彩为纯平,

并且工艺复杂,损耗大,

所以市场上只能见到小颗的水晶面斑彩。

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_第6张图片

如此独特的颜色变化,

也是独一无二的宝石,

神秘莫测的幻彩,

Miss兰很爱,

你呢?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鹦鹉螺到斑彩石,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