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二人 有心无心

图片发自App

        看过韩剧的直剖人心,果然沉默的螺旋会让人自动分为两类,像是舆论的两股力量,当《老男孩》中本属于多数人的代表因爱口舌是非而堕入少数人,而少数人面临的是舆论浪潮的巅峰,换来的是剪去舌头的代价,我想不到人会变成少数派如此容易,但我仅仅想去尊重每个人,尊重每种性取向,每种恋爱,就像是基督教的其中一个论点,说是基督教到底反对所谓的“乱伦”吗?当然有说亚当和夏娃的经历,推举出不反对,不然,现代人何从来?我总觉得唯物主义不易搬弄是非,所以偏向这一点,总感到想看着有含义或是讽刺的电影,电影亦是艺术,亦是作品,摒弃票房片儿,水片儿,可看过了反应人性的片儿,会感到沉重而无所适,可能这就说明常常要搭配食用,像是咖啡与大蒜,药片儿中的白加黑,太阳与月亮,早餐和晚餐,水与火等等。

        或许蝙蝠侠的善恶在与小丑的那场对决中明露,后来发觉无论何种形式的作品皆是艺术,不仅仅为文字,话剧、舞台剧、或是超现实手法的表现或是写一种剧本儿亦是对生活的一种百般展现,而或许人、不仅仅是人,会在危急时显露本色,而我后来回想蝙蝠侠为不杀人而纠结与多数人和小丑的时候,最终做的一切会在暗夜与自己妥协吗?他是眼睁睁看着父母被两声枪响打倒的,而若蝙蝠侠还存活,当然有万种方式为己辩护,英雄如此,何况凡生?

        我想起更年轻时的厌恶,是的,讨厌什么就是一种达不到的托词,而后来是无所讨厌的,就像能理解每种的人生,不得了也可避之不及,也可避风挡雨,我记得曹雪芹写过一句话,而如今变成名言,而当时的我看到的却在语境中不那样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对宝玉的反应来看,我更认为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世事洞明而不世故待人。

        真的觉得很多古人把人性摸的透透的,而现如今要随着大众审美改编成不同风格,例如话剧、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其实找着讽刺,实来处处皆讽刺,而拿着手机找手机是讽刺,又怎知抛掉文字而选择显示屏又不是现实嘲讽呢?人终将归于矛盾,而自找的,是无药医的,大多数人也都放弃医治了。

        他们说单枪匹马,不惹人耳目,便于暗度陈仓。怎样?我怎知怎样,从不选择,而空气中的过客,便于游走,便于消失,而人精子卵子结合而来,一抔土而去,有要何中间的毛毛草草?

        说着要通世故,可钻营属于世故之中吗?邀功请赏算不算篡夺了他人合作的成果呢?当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如果都哭,孩子的妈妈也够辛苦,后来觉得这种应该与否的东西,就是不能非此即彼,是两种选择应看与情况,就像绝大部分的分开,情侣之间,最终的段不是挣扎,是想不起来了,这个原理也是相同的,如果工作或是生活,让人想不起来,邀功请赏便是哗众取宠,摔下殿台,自作之受。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难道果然如此吗?聊斋志异所指的是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人二人 有心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