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脑读书会】张雅墨36/60《追寻生命的意义》

【文魁大脑读书会】张雅墨36/60《追寻生命的意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阅读时间:2015.11.17     8:00~9:30

阅读书籍:追寻生命的意义 · 弗兰克尔著

阅读数量:全部

阅读目标:追寻生命的意义

阅读笔记:

一、集中营中的生活经验,显示出人的确有选择的余地。冷漠的态度是可以克服的,躁怒的情绪也可以控制。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皆处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

在集中营呆过的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间安慰别人,并把自己仅余的一片面包让给别人的人。这种人即使寥如晨星,却已足以证明:人所拥有的任何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没有人有权做坏事,即便是受尽欺凌的人亦然 。 从心理学立场来研究俘虏,我们巳知:惟有容许自己丧失精神防线的人,才会沦为集中营恶势力下的牺牲品。

二、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为一种成就。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

三、意义治疗法企图使病人深深体会到他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让他自由抉择为了什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负责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

例子:一九四四年圣诞节到一九四五年元旦,一星期当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并且是前所未有的现象。照主任医官的看法,这种现象并非肇因于工作环境较恶劣、伙食配给递减或气候变化甚或新的传染病;而是因为大多数的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以前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佳音依旧杳然,许多俘虏逐渐都失去了勇气,因而万念俱灰,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结果便一个个相继死去。

注:这些俘虏以为看不到生命的指望,只有放弃。 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接受追问,迫使自己去思索,用这个过程来实现意义。

四、"存在的空虚"是二十世纪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类要成为真正的"人"时,必须经历双重的失落,由此而产生存在的空虚。人类历史之初,"人"就丧失了一些基本的动物性本能,而这些本能却深深嵌入其他动物的行为中,而使它们的生命安全稳固。这种安全感就如同伊甸乐园一样,永远与人类绝缘,人必须自作抉择。除此之外,人类在新近的发展阶段中,又经历到另一种失落的痛苦,即一向作为他行为支柱的传统已迅速地削弱了。本能冲动不告诉他应该作什么;传统也不告诉他必须作什么,很快地他就不知道自己要作什么了,于是他愈来愈听从别人要他去作什么,于是他就愈来愈成为顺从主义的牺牲者了。

心得:

作者的集中营描述中,没有残忍的描写,而是以心理变化为出发点来写。集中营暴露了人性,人性皆有黑暗面,而找到生命的意义能有效避过黑暗面,如作者表达的,遭遇苦难后依然心存美好的人,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苦难的意义。正因为遭到苦难的追问,才更要思索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魁大脑读书会】张雅墨36/60《追寻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