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我们的节日﹒课程】 第一站:中秋节

( 一个严重拖延症患者,中秋的文章拖到现在才完成,恐怕也没谁了)

暑气还未全消,秋节却依然如期而至。就在连日的高温中,我们迎来了二年级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早早的,我就在思考,怎么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呢。

孩子们爱听故事,我们的节日就从故事开始吧。

我准备了《嫦娥奔月》。中秋节好像都离不开嫦娥。奔月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思来想去,选择了后羿的徒弟逢蒙想抢夺灵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灵药,变成仙人飞上广寒宫;每当月圆之夜,后羿就在明月之下摆上嫦娥爱吃的糕点、水果,寄托对爱人的思念,期盼爱人重回身边。

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的故事,而不选择“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版本,只是觉得孩子们心中留下的关于中秋的最初印象应该是最美好的。这是一个关于思念的节日,一个团圆的节日,而不是一个悔恨而凄冷的夜晚。

相信孩子们会因为月亮里有一个美丽而可怜的嫦娥姐姐,会更加喜欢月亮,更加喜欢中秋节。

想象可以让故事变得美好。讲完故事,我给孩子们看玉兔和吴刚伐桂的图片,我说:“后来,广寒宫里又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不停捣药的玉兔,一个是伐桂的吴刚,嫦娥姐姐因此不那么孤单了。”

“他们俩是怎么到月亮上去的呢?”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勾起,一个劲儿地追问。

我笑而不答,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果然,第二天早上家校联系册里就发现了许多寻找玉兔和吴刚故事的孩子。

光听故事可不行,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关于中秋的诗词,还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间歌谣。我给孩子们选了三首,一首民间童谣:《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亮圆,月亮圆圆像银盘,红木桌子金闪闪,西瓜月饼供上天,海棠果,红枣鲜,当中摆个大鸭梨,红白石榴两边站,手捧甜球把月拜,拜得月亮爷爷心欢喜,银辉朗朗洒满地,保咱天下都平安。”朗朗上口的歌谣,文字浅显,节奏欢快,孩子们很爱读,一读就懂,一读就了解了很多民间中秋节的习俗,还有许多是自己身边的习俗,孩子们特别有共鸣,嘻嘻哈哈地,读得特别欢快;一首是现代小诗《月亮》“月亮,一座银色的小桥,走着好多好多回家的心情。月亮,一张金黄的碟片,录下好多好多团圆的故事。”简短浅显,也是一读就懂的。最后我选了一首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难度。选择这首词而没有选择其它更简单的,开始是自己的一点私心,因为我自己喜欢这首词。不知道是几年级会背的,总之是比较小的时候,背的时候也不理解意思,但有什么关系呢?这并没有影响我对这首词的喜欢,就觉得读着很好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特别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莫名地就觉得有一种隐隐的感动。现在想起小时候读这首词真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因为自己的喜欢,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跟着喜欢。就这样把这首词介绍给了二年级的孩子。当然,没有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我给他们讲意思,讲我的感觉,然后带着他们读,读到后来,有一个女孩子说:“老师,我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就是说月亮一个月里总会有一段时间是弯弯的,很细,有一段时间是很圆很圆的。这是自然现象,没办法改变的。人也是一样,会离别会团聚。”女孩说完,我发现很多孩子微笑点头。我知道,他们也读懂了。

听了故事,读了诗词,中秋节还应该有什么呢?对,月饼!我们是一个注重吃的民族,从小到大,传统节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不是大多跟吃有关?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团,重阳打麻糍,元宵吃汤圆,除夕就不用说了,团圆饭桌上什么好吃的都有。中秋节自然离不开吃,小时候我们过中秋要吃月饼,杀鸭子,吃红薯羹,想想就口舌生津啊!

那就一起吃月饼吧!

为了国庆和中秋放假,周六安排上课。周六下午,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教室成了月饼制作工坊。孩子们戴上厨师帽,课桌铺上桌垫,美女烘焙师上场,热热闹闹地开始手工冰皮月饼制作。分发完材料,孩子们动起手来了。揉、搓、压模、成型、包装,二年级的孩子做得像模像样。最后,每位小朋友完成四个月饼,包装好带回家,很多小朋友还不忘多做一个送给我,祝我中秋快乐。

中秋节放假,布置了赏月的任务。我让孩子们邀请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背跟中秋有关的古诗词……可惜天公不作美,中秋那天阴云密布,月亮没有赴约。但好像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兴致,陆续收到孩子们的中秋照片,吃月饼、诵诗词,中秋节的快乐丝毫没有受到没有月亮的影响。我想,当孩子们在没有月亮的中秋节,诵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否又进一步体味到诗句的意境呢?

很多家长在家校册上反馈: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孩子特别开心,觉得这个中秋特别有意义。这不正是我们这个课程所追求的目的之一吗?让每一个传统节日重新成为我们下一代心中一段特别的记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节日——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