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成长路径篇(一)

今天在心理群,主编每日一问:如何看待独居?
有的说独居是培养独立意识。
有的说独居的人神经病,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
有的说独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有的说独居有时是一种无奈。

whatever,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人的成长路径。

究竟在人生中,我们要经历哪些阶段,我们又要完成什么任务?

一、人生是一段彩虹,不同的角色让我们经历不同的阶段。

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Donald E.Super)提出了生涯彩虹图模型,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五大阶段和六种角色。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成长路径篇(一)_第1张图片
生涯彩虹图

五大阶段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
六种角色分别为: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他们互相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

成长阶段(0~14岁)最显著的角色是子女;探索阶段(15—20岁)是学生;建立阶段(30岁左右)是家长和工作者;维持阶段(45岁左右)工作者的角色突然中断,又恢复了学生角色,同时公民与休闲者的角色逐渐增加,这正如一般所说的“中年危机”的出现,同时暗示这时必须再学习、再调适才有可能处理好职业与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角色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别在你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回家养老。

活到老,学到老,不要用一个经验去对付你的一辈子。

二、人生的成长路径是从依赖-->独立-->互赖的进化之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阐释了高效能人士应该该以原则为中心,围绕着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完成从依赖依赖-->独立-->互赖的进化之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成长路径篇(一)_第2张图片
七个习惯

整本书是递进式的篇章,由内而外全面改造自己,每个习惯环环相扣,逐步实现人从依赖到独立,个人的成功。再到独立到互赖,公众的成功。

只有内心充溢,才能获得公众的成功和幸福。

正如,如何看待独居?

独居,好像逐渐被我们“神话”了,似乎不独居就意味着我们还是舔着母亲乳头的孩子,没有自我,脱离不了父母。
可是独居又不等于独立,君不见在大城市租房独居的单身贵族,或许是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才实现了“独居”。
独居或许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失为一种选择。
所以,独居可以兑换一些独立意识。
而我们更重要的是在30岁的阶段,完成依赖到独立的进化,物质上,精神上,思想上。
不要把方法当作目标,不要把工具当作结果。
不要把“独居”当作“独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三、不要在依赖和独立间做“钟摆运动”。

经济独立,情感独立,智力独立,独立意味着我们对自己负责,如果把“我”比作一家公司,你自己的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董事长。你可以决策自己的人生。

但反观社会,有多少人买房决策是父母,结婚决策是父母,工作决策是领导,生活决策是丈母娘。

我们想要独立,却被现实的问题一次次击倒,依赖父母,依赖以前的家庭资源,依赖别人施舍于你,而自己却似乎无能为力。

于是,我们在依赖和独立间做“钟摆运动”。

又像一个橡皮筋,一端是独立的力量,一端是现实和依赖的阻力,越向往独立,阻力越大。

唯有践行积极主动的人生,破除内心的迷茫,坚定自我独立的人生,才能突破现实的阻隔,真正独立。

高效能人士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正是实现个人独立,个人成功的关键原则。

行动起来,践行原则,三十而立,个人的独立和成功是现在的你最应该完成的任务。


你的喜欢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记得点个喜欢再走哦。
鸡汤、干货和朋友你一起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成长路径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