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莹千
一.作者简介
玛利娅·蒙特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二.思维导图
三.理论依据
四.经典案例
1.秩序敏感期案例
案例1:有一个孩子一直由英国保姆照顾,有一段时间,这个保姆有事请了几天假,并找来另外一个保姆照顾孩子。这个保姆离开后,新保姆给孩子洗澡时遇到了麻烦,只要新保姆给孩子洗澡,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在新保姆怀里使劲地挣扎着,试图逃脱,看上去很绝望,新保姆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孩子依然不喜欢洗澡。不久,孩子原来的保姆回来了,在这个保姆给孩子洗澡时,孩子表现得很平静,似乎很享受洗澡的过程。这位英国保姆曾经接受过我们的教育训练,通过观察,她很快就明白了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她发现,新保姆是用和自己相反的动作和姿势给孩子洗澡的。她给孩子洗澡时,右手靠近孩子的头,左手靠近孩子的脚。而新保姆给孩子洗澡时却相反,她的左手靠近孩子的头,而右手靠近孩子的脚。
案例2:
一个孩子不到一岁半,事发时,他和父母刚结束了一次长途旅行。孩子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年龄太小,长途旅行对他来说太劳累了,所以才会出现那种反常的情况。孩子的父母还说,这个孩子一直很健康,即使是在长途旅行他的状况也一直很好,并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
当时,他们一家每天晚上都住在高档旅馆里,旅馆里设施很完备,有专为婴儿准备的带栏杆的小床以及特制的儿童食物。旅行回来后,他们一家又住回了公寓。公寓里没有那种带栏杆的婴儿床,这个孩子仍像旅行前一样,和父母一起睡在一张大床上。一开始,这个孩子只是失眠和反胃,因为胃痛,孩子一直哭。于是,父母给他请来了儿科医生,医生对孩子进行检查后,对他施以了食疗、日光浴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毫无效果。孩子依然失眠,并痛苦得大哭。夜晚成了一家人最痛苦的时候,谁都无法安睡。为了让孩子入睡,母亲甚至整夜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怀里。旦即使这样做,也没能让孩子好受一些,他甚至开始出现挛现象,身体抽搐着,痛苦地在床上打滚。每天晚上,这样的情况总要发生两三次。
后来,孩子的父母不得不给孩子请来了一位儿科精神病专家,我也跟随这位专家参与了对这个孩子的治疗过程。听着父母讲述孩子的病情,看着孩子痛苦地在床上打滚,我突然想到:他的反常行为或许是因为心理上的失常,而不是由于.身体上的病症。接下来,我拿起床上的两个枕头,将它们竖直放在床中中间空出一段距离,这样,两个枕头就好像护栏一样,枕头加上中间的空隙就像旅馆里带栏杆的小床那样。放好枕头后,我又把床单和毯子盖了上去。这样一来,看上去更像一个有栏杆的“小床”,这个“小床”就在孩子躺着的地万边。那个孩子看到了这个“小床”,立刻停止哭泣,不一会儿就滚到了“小床”的里面,嘴里说着“凯玛,凯玛(他用这个词表示播篮)"。很快,他就躺在里面睡着了。从那以后,那种反常表现再也没有在这个孩子身上出现过。显然,当这个孩子睡在旅馆里的婴儿床上时,会有一种支挥失调和痛苦。
2.莱文教授关于正常儿童和不正常儿童的心理学测试
一部记录了莱文(Levine)教授的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的电影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他的实验目的是,识别来自我们的一所学校的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同一物体的不同反应。这两组儿童年龄相仿,来自于同样的背景。桌子上放满了许多不同的物体,包括一些我们设计出来供儿童运用的感官材料。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群儿童正走进教室。他们对放在他们面前的各种物体很感兴趣,并被吸引住了。他们富有生气,他们的微笑表明,处于那么多不同的物体之中他们很高兴。每一个儿童拿起一件东西就开始工作。然后他把它放在一边,又拿起别的东西干起来了,如此重复,从一项活动到另一项活动。
在电影的上半部放完之后,我们看到第二组儿童正走进教室。他们慢慢地走着,停下来,并环顾四周。他们很少拿这些物体,只是聚集在它们周围,似乎懒散地站着。从这部电影的下半部开始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结束。
这两组儿童中,哪一组是由有缺陷的儿童组成的,哪一组是由正常儿童组成的呢?有缺陷的儿童是高兴的,富有生气的,他们到处走动,从一件物体到另一件物体,玩每一样东西。对看这部电影的人来说,这些儿童给人的印象是更聪明,因为通常成人习惯于把做了一件又一件事的活泼的和快乐的儿童看作是更聪明的人。
但实际上,正常的儿童是用一种安静和镇静的方式到处走动的。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他们好长一段时间站着不动,沉思地注意着一件物体。他们以惊人的方式证明,安静和有分寸的活动,并伴随着认真的思考是正常儿童的标志。
莱文教授的实验跟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相冲突的,因为在通常的环境中,聪明的儿童会象电影中有缺陷的儿童一样去行动。在我们的学校里可以发现,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有点新奇的。他缓慢和沉思,但他的动作受自我所控制,由理性所指导。这种儿童被他所看到的物体激发起来,但能掌握这些印象,结果他就能充分运用它们。自我控制和有节制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重要的是,儿童应该掌握自己的运动器官,而不仅仅是用某一种方式到处乱闯。不仅仅是对感官刺激的反应,而是在理性的指导下到处走动的能力,会导致精力集中,思想和活动固定在一个物体上是源于内部的一种奇迹。
对个人来说,有能力用一种审慎的和沉思的方式行动实际上是正常的,这是一种内在纪律的标志,表现为一种有条不紊的外部行为。当缺乏这种内在纪律时,他个人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而受另一个人的意志所支配,或者就像漂泊的船一样成为外界影响的牺牲品。
他人的意志很难产生训练有素的行为,因为这种外在的影响并不能为这种活动创造必不可少的组织。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可以说个人的人格被分裂了。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儿童身上时,他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作为一种本性,他是应该具有的,可以把这种儿童比作这样一个成人,他靠了气球降落在沙漠中,突然他发现气球被风刮走了,把他一个人扔下了。他失掉了气球,发现周围没有一样东西可替代气球。这就是一个人可能遇到的情景,当儿童陷于这种情景时,他必然会与成人争吵,儿童的心灵是模糊的,尚未得到发展,他表现的方法是杂乱无章的,可以说,他似乎成了自然力的牺牲品。
这个实验表明:安静而又自制地进行活动,而且活动中伴有思考,这些特征才是正常儿童的标志。
五.经典语录
1.儿童的心理创伤往往是由成人造成的,成人喜欢对年幼的孩子发号施令,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施加很多压抑的情绪,这些成人往往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尤其是母亲。p3
2.成年人的很多生活模式在童年时期就被确定了,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身体或心理疾病往往难以治愈,病情也最为严重。p3
3.儿童是上帝托付给我们照管的礼物。可是成人却把儿童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地对其进行处置。p6
4.在管教孩子过程中,成人很容易变得自私,喜欢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去控制孩子。p7
5.成人会把自己当做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儿童的举动一旦偏离了成人的方式或标准,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被要求马上改正。p7
6.造成儿童内心冲突和痛苦的是成人,因而要以成人为变革对象,变革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观念和做法。p7
7.动物就像成批生产的那些具有相同特性的产品,而人类就像手工制作出来的个个不同的艺术品,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p25
8.如果是敏感期的原因导致了儿童的任性,这种任性表现一般不会永久地影响儿童在敏感期养成的秉性,但它会阻碍儿童心理的发展进程。p36
9.敏感期内,如果儿童发脾气,那是因为他的内心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满足了 他 的内在需要,他就会变得平静乖顺。p36
10.发脾气可以看作儿童无意识的绝望,表现了儿童内心的空洞,或者说是儿童由于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快或紧张感。p39
11.儿童发脾气是因为成人总是违反自然规律而错误地对待他,发脾气是儿童反抗成人和保护自己的一种表现。p39
12.成人必须要做儿童虚心的研究者,而不是儿童行为的统治者或法官。p66
13.周围的物品就像儿童的精神食粮,如果儿童抓到了某样东西,他就会贪婪地通过感觉吸收这个东西的各种印象。如果这个东西半途被人夺走,就会让儿童很愤怒。p85
14.儿童的自我本应支配自己去做某事,但它无意中被成人的意志或者另一种自我取代了。p95
15.正常儿童和不正常儿童的心理学实验:有能力用审慎和沉思的方式进行活动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内在的自律,外在有序的一种体现。如果缺乏内在自律,人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更容易受别人意志的支配,就像一艘随风漂泊的船,随时都会成为外界事物的牺牲品。p99
16.如果人们遵照自然规律进行活动,就会在生活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并获得一种爱的冠军。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人是一个状况良好与身心健康的标志。p105
17.儿童长大后,谁还会像小孩子那样爱我们呢?谁还会那么渴望与我们在一起呢?我们吃饭时,谁还会那么热切地希望与我们在一起呢?p109
18.孩子唤醒我们的爱,并教我们如何去爱,可是我们却固执的认为:这是儿童的任性。p109
19.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成长中没有了障碍,他们无需躲藏,无需害怕,更无须回避,他们的镇定归功于他们能迅速地,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是如此自然地 展现自己的生命,就像莲花白色的花瓣沐浴着阳光,同时散发出阵阵清香。p135
20.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孩子们的这种转变正是由于他们精神上获得了满足和愉悦。心理压抑会影响生理上的新陈代谢,降低人的生命活力。同样,愉悦的,能给人激励的心理感受,会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活力,使人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p142
21.儿童需要的是: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平和谦虚的老师,一些促进儿童发展的材料(教具)p146
22.物质上的宽裕可能会带来精神上的贫瘠。p155
23.皈依,是儿童时期完成的,孩子们开始专注于某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专注于工作会很快给孩子带来类似皈依的那种变化。p156
24.通过专注的工作,原来神经质的孩子可以变得平静,原本压抑的孩子重新充满活力。通过工作,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进步,他们会吧内心的潜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使自己获得成长和提高。p156
25.偏离正轨的心理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就像枝繁叶茂的植物,其枝叶会朝各方向伸展开区。但这些枝叶同样都来自于深埋在地下的根,只有在根部,我们才能找到儿童正常化的秘密。p178
26.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失调会导致很多身体上的疾病,甚至那些表面上看只与身体密切相关的缺陷,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消化不良或贪食。p183
六.我的思考
1.安静的练习:可以通过这个练习锻炼孩子静的能力。
2.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3.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爱,对父母的爱最纯正伟大。我们应该向儿童学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