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_第1张图片

1

我相信,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幻想诸如未解之谜、灵魂异象、凡人修仙、豪门盛宴、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生命起源、人性本质等等,可结果往往浅尝辄止,随着时间流逝变淡遗忘,然后平淡无味,索然无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在2015年时看过一遍,今年8月又再次阅读,很长时间都在感叹,书中这些精神病人的世界丰富多彩,甚至读完一个对话记录,会不寒而栗。

由此思考,如果能在平淡生活中幻想,遇见未知,通晓不明,也许这个幻想的停留时间就会延长,甚至会随知识储备而变得丰富、独特。

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_第2张图片

2

我觉得幻想是一种特殊能力,它区别于想象。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幻想是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从第一个故事《角色问题》,就验证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妄想症患者,他认为自己是一部小说的作者兼主角,而周围的人都是他创造出的角色,在精神病院待了3年,药物无效,家人几近放弃。

作者的连番发问,他都对答如流,甚至逻辑无漏洞,其中作者发问,为何要企图杀害自己的孩子,而他回答说,我只是装个样子,好让我被送到精神病院,小说总不能过于平淡,也要有适当的高潮,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类似的对话,有好几点都很让人震撼,然而对话结束后的半年,作者再次到访的时候,这个病人在办理出院观察手续,他路过作者身边,提醒去检查下第一次聊天时那张桌子的背面,作者发现上面有很多指甲划痕,但依稀可辨写的是“半年后离开”和那次谈话的日期。

不知道他人看完是如何,至少我是汗毛竖起,也许我描述地不够生动,但书中的对话细读后,确实让人觉得无所适从。

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_第3张图片

3

也许,造就幻想的根源之一是恐惧。

小说中,类似《鬼吹灯》、《盗墓笔记》、《十宗罪系列》等;电影中,类似《致命ID》、《127日》、《咒怨》等;游乐园中,类似过山车、鬼屋、跳楼机等;主题公园中,类似日本的医院系列、丧尸系列等都涵盖恐怖元素,我想,这些存在不仅仅是满足寻找刺激、冒险精神之类的,更多的是依靠恐惧这一感觉去激发或释放人身上的某类能力。

有些人依靠恐惧放松压力,有些人用来转移注意力,有些人靠此想遗忘情愫,也有些人需要这些来激发想象力,甚至是幻想,继而带来灵感创作。

书中的第二篇《梦的真实性》中,这位女性病人一直生活在恐惧梦境中,甚至无法区分现实世界。在这个重复的梦中,她在一栋40层高的楼上被人追杀,其中有位“影子先生”在帮她逃脱,可慢慢的,梦境的变化让她发现,这位“影子先生”不断的在延长逃脱时间,并带着她从楼上跳下,楼层也从40慢慢到15层了。

从她的描述,这位“影子先生”没有固定的面容,而是在不停的变化形状,仿佛很多人的面孔快速交替浮现在同一张脸上,过犹不及。

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_第4张图片

4

该书共61章节,其中部分故事占用两个章节来描述,在知乎上,大家对这本书褒贬不一,有些怀疑这个作者是通晓些量子物理及抽象时间学科的,而书中的内容来自他的想象,并无根据;而有些确认可这本书,至少能在智慧的基础上记述。

类似荣获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一样,还有很多著作萌发在科学幻想,在平淡生活中的我们,纵然无法做到像高铭、郝景芳两位深入研究,但至少能在自己世界观的基础上加以幻想,创造独一无二的虚拟世界,如果能加以记录,以后也不会仅仅是一个念想。

如果再此基础上,真的能提升自己对量子物理、相对论、佛学、哲学的学习兴趣,那这个幻想也是真心无憾了。

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_第5张图片

推荐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量子物理入门)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相对论入门)

(文:林洁洁)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点击获取合法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一群积极向上的人,每天分享一篇原创文章,有干货,有感悟,有思考,也有温情,少有鸡汤;偶尔会做下书籍简介。

还会有赠书活动哦!

更多精彩详见微信公众号:精英读书会sq,扫码关注我们吧~

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平淡中幻想—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