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博士生实名举报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的信息,在网上引起了重大讨论。
博士生魏景亮举报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具体而言有四点:
1. 大规模‘赶作业’式的档案造假”;
2.“人员的冒名顶替和制作虚假劳动合同”;
3.“任用实验技能不熟练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
4.“对外推脱检测委托,同时有可能私下开出虚假报告”。
医叔觉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肄业博士魏景亮,举报的焦点更多的是试验数据报告存在的造假问题,并不涉及检测中心能否证明转基因安全与否的问题。
换句话说,也不涉及转基因到底安不安全的问题,不过使用了标题党“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调起了大众的情绪。
那转基因是什么呢?它有什么应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反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如今,改变动植物性状的人工技术往往被称为转基因技术,而对微生物的操作则一般被称为遗传工程技术。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应用
目前,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医药领域。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重组疫苗、抑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
工业领域。转基因应用主要包括纤维素的开发利用、食品工业和新型抗生素的生产等,
食品工业领域。主要有利用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用于乳制品发酵、单细胞蛋白质及酿酒工业等
农业领域。包括农业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特别是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最快,培育了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目前转基因技术正在朝着改善农艺性状如光合效率、肥料利用效率、抗旱耐盐和改善品质等方向发展。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用于环境保护,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用于能源生产,如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酒精;用于新材料领域,如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高价值的工业品等。
转基因有争议的原因
目前,反转人士意见可以归结为几点:

第一,我们不能证明转基因有害,但你也不能证明转基因无害;
第二,转基因有害,但要几百年以后才能看出来;
第三,如果转基因无害,为什么领导不吃;
第四,转基因背后是利益集团作祟;
第五,转基因是生物战,是美国妄图毁灭中国,控制世界的邪恶武器。
有争议就一定有保障,转基因的安全保障有哪些呢?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其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国际瞩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制定方面,我国也紧跟国际步伐,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配套的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分阶段的评价,制定了既对转基因产品又对其生产过程进行评估的安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实验室研究阶段就已展开,直至获得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证书,期间需经历五个阶段,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医叔觉得一项研究究竟有无可应用性,关键还是看安全保障机制。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技术标准上,或是在程序上都是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
转基因在我国其实是得到支持的。
2008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到2020年,将投入200亿元作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科技重大专项资金。
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两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要“继续实施”“抓紧开发”,并提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补充,国内外医学领域对转基因的态度:

108位诺贝尔得主联合发出公开信支持转基因。公开信称:至今从未有过一起关于人类或动物因消费这些产品而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案例被确认。多次重复研究表明,这些农作物和食物对环境的破坏性更小,而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有益。
不久之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正式发布了一份长达408页、耗时两年、由20名来自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的支持转基因的报告。这份题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的报告称,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不仅安全,而且对人类和环境还有好处。
我国农业部、科学院院士、工程学院院士、转基因委员会委员等也不断有人站出来公开支持转基因。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gzyss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