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

2014年,国庆长假,正是许多人休假出游之际,我则按兵不动,静静蛰伏,以避开此假日高峰期。待到10月下旬,距国庆假期已过了十来天的时间,于是我便开始动身,自珠三角北上,前往魂牵梦绕的江南,·其中就在南浔古镇呆了两天一夜。

对外地人来说,位于浙江湖州的这座古镇的名气并没有乌镇、周庄、西塘那么大,因此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南浔古镇此时游客应该不多。

然而,等到了南浔才发现,人流量其实也算是不少的。但好在确实比西塘、乌镇等地要少了很多人,所以当时在南浔古镇游赏,还是很舒适的,并不会有一丝拥挤的感觉。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1张图片

很多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游赏江南比较适合的季节应是春天。这话我并不否认,虽不曾到访过春天的江南,但描绘江南春天的诗词歌赋读过一些,因此那画面我闭眼之间即可想象得到:春风百里,江南岸绿,碧波潋滟,重山叠翠,林野葱郁,百花旖旎,蜂飞蝶绕,群鸟婉转……所有关于春天的美好在江南即可领略到。

然而,在四个季节里,我最喜欢的是秋天,秋高气爽,会令我心旷神怡。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岭南的缘故吧,冬天湿冷,春天暖湿,夏天酷热,唯有秋天,于我而言最是舒适。岭南的秋天并不干燥,也不清冷,北方秋天萧瑟肃杀的场景在岭南很少能看到,秋天该落的树叶也许会等到在第二年夏日的暴风雨中才凋谢。所以岭南的秋天是凉爽的、也是多彩的、舒适的,因此就造成了我一直喜欢秋天的缘故。

所以我选择了在秋天与江南第一次会面,也是别有一番风光与滋味。

南浔古镇商业化气息还未那么浓,想象中江南该有的味道它都具备了。南浔既是世俗的,也是淡雅的,漫步南浔古镇,能够真切感受到它的一份恬淡清幽。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2张图片

不知不觉,来到一座朱灰相间的门坊前,只见上面刻有“小莲庄”三字,原来,这是晚清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3张图片

步入园中,方知小莲庄名副其实,园林以莲花池为中心,池颇广大,据载有十亩。沿池布置亭台楼阁、花草木石,步移景异,别具匠心。

时已过九九重阳,池中莲花殒尽,唯剩残荷千百支,秋之萧索始见于此池。

移步换景,通幽曲径,小桥流水,古木旧石,亭台轩榭,假山池塘,碑刻牌坊,花园庙堂等,一应俱全,俨然江南经典园林大观。由于这座园林因建于清末,故园内有些建筑属于中西合璧风格。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4张图片

出小莲庄,履石桥,行人不多,偶尔可见身着古韵衣裳的女子。于桥上遇一江南女子正对景摄影,身材曼妙婀娜如弱柳,婉约秀丽,与这江南古镇气韵甚是相融,极具美感,不禁心动,持手机快速拍下此情景。

脑海中却回荡起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5张图片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6张图片

古镇许多路非钢筋水泥所建,而是以石板铺成,虽是大路,却横于水上,亦可看作是“桥”。漫步于石板路上,看着路侧的小河缓缓流过,偶尔荡过一只、两只小船,目光便也随着移动的船儿远去了。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7张图片

有些河段,上卧枕水人家,皆着白墙灰瓦,木制门窗梁柱,小镇居民生活其中,缓慢安逸,一派恬静祥和气息。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8张图片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9张图片

另有嘉业堂藏书楼,与小莲庄隔水相望,亦小莲庄主人刘家子孙所建。藏书楼乃上下双层建筑,整体呈“口”字形回廊式结构,房间共计五十有二。房屋木窗皆镂空雕刻“嘉业堂藏书楼”篆字,楼外乃花园、池塘、假山等。

嘉业堂藏书楼存有古籍十万余册,红梨木书版三万余块,珍贵异常。来南浔古镇游玩,此楼不可错过。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10张图片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11张图片

古镇中更有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求恕里、百间楼、文园等景点,皆值一观。在此不作赘述。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12张图片

古镇水多,故桥梁自然亦不少,不论是梁式桥,还是拱形桥,皆以青石板建成,颇具古旧韵味。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13张图片

上面这张照片,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身边一位女孩所写的一首词:

                 【阮郎归】

    弯眉小月正秋时,风消弱柳资。

    飞红数点入幽池,怜花人笑痴。

    魂梦断,有谁知,寄愁再赋词。

    遣筝独坐唱相思,怨君归又迟。

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_第14张图片

小镇的时光仿佛过得比别处慢,缓缓漫步于小镇里,不知不觉,心中宠辱皆忘,唯觉身心舒适放松。

我有预感,我以后必定会再来此故地重游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甲午江南秋行之南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