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与彷徨

“大学里机会和诱惑太多,你要懂得撇下诱惑,懂得取舍,做最想做的事,并且一定要积极投入。人在一生中不一定什么都要尝试,但尝试了就要做出点儿什么。”

苑子文的这段话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明白取舍。

在应试教育的当下,更多的人在初高中时代把目光放在了教科书上。初到大学,各种社团活动、竞赛活动向自己砸来,当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会有种不知取舍的迷茫,有种不想失去的彷徨。

其实还是十八岁的孩子,更多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曾经我们被应试教育规划,只知道自己要好好读书,哪怕一个特长,可能都是为了让自己进大学容易那么一点点。

可到了大学呢?自己想要什么?没人会为你的内心发声。可能连自己都无法为内心发声。

为何说现在大学生思想僵化?因为四年下来,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已习惯被规划人生。想想一个人做着是自己内心深处不喜欢的事,如何激发他内心深处的能量!很多人进入大学,不是选择自甘堕落就是一头扎进教材里,这样如何健全自己?如何寻找自己的内心?当一个大学图书馆里坐着的全是准备考研和职考的人,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真心热爱学术?还是只想延长毕业?自己真心热爱这个职业?还是只因这个职业有钱途?每每在一群考研的面前翻阅着自己爱的杂志、小说都有些不自在,感觉自己是一个另类。

难道不是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更容易获得成功?谁的青春不迷茫里的林天娇,十年后的她成为优秀的天文学家。而十年前,她被规划考清华大学金融学。高翔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一生。可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个高翔,更多的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那在发现、追逐自己喜欢的路上,一定要学会取舍。不要认为感觉对这个有兴趣,参加!对另一个有兴趣,参加!第三个,第四个...我们没有分身,不可能事事求全。术业有专攻,所有的兴趣里肯定有最大的一个,如果没有,那还需要进一步发现,或者感兴趣的其实都是有指向同一个最终方向。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做就去做最喜欢的事,大学只有四年,时间不等人,如果想做出一点点成就,就请学会专攻。

当然,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清晰自己的方向,经历了迷茫,经历了痛苦,才坚定了方向。大一的同学,还有多选择的余地,但大二大三,真的要好好思考。

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其实都要明白,有时候的舍,是放下亦是拿起,是迷茫亦是成长。专,有坚持亦会有彷徨。

刘同曾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书中写到,其实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会因为扛而成长。做自己就要会扛。

其实,拼了命尽了兴的青春,都是为了做我们更好更真的自己。年龄的增长,三观的健全,人生的轨道更应自己修筑。

迷茫与彷徨,我们都要走,不辜负,不拖沓,也坚强。在此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茫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