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烤鸭

只是平常的一味美食,却是一个孩子永远的痛……


流泪的烤鸭_第1张图片
图片选于网络

文/水清心宁

为了能让七年级的孩子们喜欢上写作文,我总是在布置作文之前先让他们回忆自己经历的人和事,让他们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在分享彼此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再动笔写也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那一次我让学生们围绕“我最幸福的时刻”这一话题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写作文。

台下的学生们先是一两个小声地讲,接着更多的孩子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学听。这也是我们的规定,先讲给周围的学生听,第一遍讲过之后,情节清晰了内容具体了再讲给大家听。

我看差不多每个孩子都讲了自己的经历,就击掌要求安静,该到讲台上讲给全班同学听了。

其实一堂课的时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到讲台来发言的。农村中学,每个班都有七八十人,我们这个班,是留守班级,教室里满当当坐着九十二名学生。即使时间允许,他们中也不乏害羞不愿意说的,内向不善表达的。老师不点名,他们永远都是台下沉默的忠实观众。

主动上台来的是班长。她讲了今年暑假听说考上初中,已经很高兴了,爸妈知道后从杭州给她一下子买了两套裙子寄回来。到现在她都还沉浸在幸福中。

接着上来的是于小勤、赵猛和刘英平。于小勤讲了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去上海外滩的快乐经历,赵猛回忆了小学六年级毕业时代表全班同学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还给自己的成就感,刘英平讲自己到初中来认识了现在的同桌刘华,两人的友谊让他最幸福。

他们讲述的经历都有生动的情节,于小勤当时还穿着爸妈给她寄的漂亮的花裙子。刘英平讲到和同桌刘华的友谊时,刘华倒有些难为情,鼓掌时数他舍得使劲儿。

眼看着一节课的时间差不多了,接下来的是我要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经历了。我当然是要点平时不太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那一次我把指名的权力让给了同学们。我问同学们最想听谁的幸福时刻?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白小虎的名字来。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这个孩子,很少能见到他的笑脸。

白小虎还算很爽快地走到讲台来,看来他还是有幸福时刻的,我在心里想。

白小虎说:“我最幸福的时刻是吃到北京烤鸭。”

白小虎的话还没落音教室里就哄堂大笑了。我也没想到都这么大的孩子了,再是吃货也不会以吃到烤鸭为最幸福的事吧。

台下平静下来,白小虎并不觉得有多尴尬,他接着讲:“那是我去和北京打工的爸妈一起过年时吃的。北京的冬天比我们这儿冷多了,那天下着鹅毛大雪,我们穿着羽绒服还觉得冷,爸妈却要带我们去饭店吃饭,说是让我们尝尝北京有名的烤鸭。那天我们要了很多菜,除了北京烤鸭,还有精制的牛肉汤、大盆的海鲜和新鲜的蔬菜。北京烤鸭是最后才上来,整只鸭子盘卧在一个大大的白瓷盘里,金黄的烤鸭香气扑鼻,油光滑嫩,松脆发亮,吃在嘴里,像云彩一样就没了。那天饭店里的人很多,我却并不觉得吵。饭店里金壁辉煌,倒挂下来的灯盏,让我幸福得感觉自己就是童话里的王子。”

同学们的掌声还没落,白小虎还没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坐在白小虎旁边的陈斌突然就站起来大声说:“老师,白小虎没有讲真话,他从来没有去过北京!”

大家都齐刷刷地看着站在课桌前的白小虎和旁边的陈斌。是的,我说过,写作文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要讲真话。

“你怎么知道白小虎没去过北京?据我了解,他爸妈是在北京打工啊。”我当时真想帮白小虎解围。

陈斌说:“我和他一个村,前后院,白小虎晕车晕得厉害,上趟县都吐个半死。他每年春节都是和奶奶在家里过的。”

我无话可说,也没一个人再说话,教室里安静的让人窒息,大家都静静地等白小虎解释。

终于,白小虎抬起头来,他费了好大的劲才说完下面的话:“陈斌说的是真的。我,我确实没去过北京……我刚才讲的,是我姐去北京和爸妈一起过年之后回来讲给我听的。我总是喜欢让我姐给我讲在北京和爸妈一起过年的事。听多了,就像是真的在北京和爸妈一起过年了……我最喜欢听的,就是我姐给我讲他们在北京一起吃北京烤鸭,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教室里,经久不息的掌声震得这群留守孩子个个泪流满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泪的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