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洋

第三堂大课,先生为我们讲授了两大内容——“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以及先生对当前股市与经济的分析和判断。以下是我关于这堂大课的三点感想和收获,与君分享,期待交流指正。

一、修炼产业知识底蕴,建立产业思维和产业认识,看清决定未来十年中国产业态势的三股商业潮流

作为还在校的学生,能够倾听先生关于产业思维和认识的大课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未真正深入企业进行实操,但在即将面临毕业进行行业、职业选择的当下,这些关于商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对如我这般即将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想必在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发展中,会有更深远的影响和帮助。

三股商业潮流:

一、并购成长——产业整合时代正式来临

二、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颠覆创新,新商业文明的升级换代

三、走出去、引进来、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许多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在三股商业潮流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视野观念的局限,人才、团队、专业能力和资本运筹能力的欠缺,组织设计与企业文化的落后,以及信息披露、决策上的风险。先生在大课里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即组建并购主题、创新主题和国际并购主题的产业基金,导入新视野、新观念,链接专业人才和团队,帮助企业更新完善生态、文化和组织结构,扩充资金来源,提高决策的速度、保密性等等,以分别应对“并购、创新和全球化”三大商业浪潮以及随着而来的挑战。

想要能够看清潮流,找到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方向,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要学会学习产业的方法,先生在课中给出了修炼产业知识底蕴的“12345法则”,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在学习和实践中结合理论和前人的经验智慧慢慢积累形成自己的系统性的“N个产业思维和产业认识”。

二、“产业为本”,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观察体味事物表象背后的根本

和君的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

哲学与方法论: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在本层级系统里无解,需要到更高一级的系统里才能找到答案。企业—产业—宏观经济,是三个不同层级的系统。企业的很多问题,需要在更高层级的产业系统里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所以,思考企业的问题,必须建立产业思维和产业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个维度和层次,比如,“人”这个“存在”会有多少维度呢?从属性角度,人的属性大致可以分为:精神性、社会性、生物性,不同的属性对应不同的需求,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便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不同的生存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一个或者几个并行的需求。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些属性和需求从更加高维的视角来说,其实就是人这个“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叠加之后展现给外界的表象,每时每地都在发生变换。而从更深的层次去分析的话,在这两个维度之外,一个事物表象的背后,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成因。如果说“时间”和“空间”这两位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往“上”看,用更大的格局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话,那么,学会去探求事物深层次的根本,就是向“下”看,所谓的“抬头看天,低头看路”。对应于人生的追求来说,“人生如莲”,所以便要“三度修炼”。

那什么是一个人属性和需求这些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根本呢?我想,那便是人的情感、心理、思维等等因素吧,听一个朋友讲过禅修,我没有什么研究,肤浅的理解,我想所谓的“身、心、灵”,关于人的深层次根本至少是达到了“心”和“灵”的层次吧。

和君课堂教给我们的不是科班的知识和静态的理论,而是“眼高手低”的精神态度和“接地气”的踏实作风。产业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文化学理论,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中国人向来以“勤劳”为美德,在这个时代,除了“勤劳”,那些拥有产业思维和认知的企业家来说,会拥有先生讲的“企业的命运,在更高的一级的层面上,实际上是产业特点决定的”的产业视野和格局,在时代变迁和产业快速更迭的浪潮中,不断地更新自我和企业,朝着“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目标努力进发。

有的人能够一叶知秋,有的人“一问见真才”,能够透过表象问出那么多深刻的“为什么”,这些应是不断地经历、思考、修炼之后,最终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观察体味事物表象背后根本的功力吧。希望在和君的这一年,自己能够建立起“产业为本”的大格局,深刻理解和君公司战略和投资银行的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金融为器,创意为魂”的精妙,在今后的人生事业中不断历练,在实践中体会和成长。这一年的学习,会有一生的意义。

三、关于股市的一点想法——形成自己的判断,不人云亦云

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在加速推进。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全球贸易的序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英美德日等大国的崛起兴衰,绵延两个多世纪,如今“工业4.0”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新技术、新经济、新商业”层出不穷,人口迁移,跨国贸易和资本流动日益便捷和繁荣,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联动性从未像现在这般紧密。

如今,全球经济已经是一张联动的大网。如果说在过去,我们对全球社经大势的变迁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话,那么在第一堂大课之后,可以清晰认识到,整个世界格局“东升西落”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中美东西两极的合作竞争将会是整个世界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主题。

网络的共振,源自网络中不同结点的跳动,不同于过去,如今,全球经济的这张大网之中,中国已经越来越成为举足轻重的那个结点,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脉动。中国股市的暴跌引起的全球大宗商品暴跌已经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股市的深度回调涉及到太多的利益面,引起了极大的金融恐慌甚至小的局部社会事件。人在迷惑和恐惧之时,往往希望能够被给予解释和心里安慰,这时如果有人给以看似高大上的“推理分析”再辅以耸人听闻的辞藻的话,那这样风格的文章通常会被疯狂地转发,在各个网络社群里流动,从而引起更大的社恐慌、迷惑蔓延。

先生说“30万亿+M2+赚钱效应+微信+互联网金融+杠杆化+金融创新+沪港通深港通+汇兑管制放松和资本国际流动=金融核爆”,去年12月份在浙大在看到先生这样分析的时候,内心除了佩服就是觉得这一波牛市将会非凡,金融核爆的威力想想也会让人觉得兴奋,亦或是害怕。兴奋是自己虽然没有太多的财富,但是有幸能够参与、见证这样一场可以预见但又充满未知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害怕是因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观察今年3月份至6月份中旬沪深两市,特别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几乎像样的调整,社交网络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够迅捷地接收、发送各种信息和言论,加之金融创新、杠杆化等等因素,这些都可以让牛向前跑的时候更快,但这一波的深度回调,大熊差点把本想要的“慢”牛拍倒在地,不也正是这些因素造成的么。想想刚刚过去的那些日子,还真是挺让人恐惧的,疯牛太疯,让大部分人兴奋甚至疯狂,而这一次的熊让几乎所有人害怕以至于有人轻信“阴谋论”。中国的复兴,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等这些国家战略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中国经济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我想,对于国家未来的信心不仅仅来源于如和君般教授给我们的理性深度分析,还有作为国人的期待和祝福。

我不知道阴谋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更何况许多经不起推敲的所谓“阴谋论”呢,未经太多理性思索而轻信任何一种言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移动互联时代社交网络的普及让大部分人每天都置身于各种社会事件的信息当中,关于这些事件每天都有各种转发,社交网络向来不缺转发,缺的是转发的那个人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巴菲特说,“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可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判断人群恐惧和贪婪的度,即便我们判断出来了,我们是否能够看清并且克服自己内心的贪和惧,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够给予我们精确的答案,所以有人说,投资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投资可以交流,但它实质上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判断决策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股市是一个人性的放大镜,也是一个左右摆动的钟摆,钟摆的中央是所谓的股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如巴菲特、芒格、索罗斯等这些投资大师们除了拥有大格局、大视野,往往也是洞悉人性的高手。

真心希望这一波牛市可以走的慢一点,长一点,这样,于你于我于国家于世界,都是大大的、长长的利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