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

「屡试不爽」我喜欢这个词语,我把这样的思维称之为一个傻子的思维习惯。也许或者肯定的说,自己就是个傻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期望能够找到屡试不爽的状态,因为只有这种状态才能让我持续的做一件事。

最近开始写作,计划把近几年自己的业务知识与经验系统性的输出,传播给更多需要的人。目前为止已经输出了小30篇文章了。

从一个自认为不能写作的人,到现在能一小时间输出2800字,完成一个知识或者观点的表达。并且自我感觉还比较良好。我是如何做到的?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我屡试不爽的傻子思维是什么?

基于当前的输出总结,主要分为两个关键点:思考流程化、写作模板化

一、思考流程化

目前我的所有文章输出基本上都会经过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触发思考

思考是我所有文章的出发点,可能是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一个问题,比如知识管理类的很多文章;也可能是自己觉的好的知识点想与大家分享出来,比如本文。如果把文章比作树,思考就是这颗树的种子。

思考是一切的前提,因为有思考,才会有表达。一般此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大脑中一闪而过。如果不忙就开始动手输出,如果忙就会随手记录在印象笔记中。变成了我待写的一篇文章信息。

第二步:构思关键

通过思考有了点,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或者是文章的核心思想。下一步需要构思文章的关键结构,也就是支撑或者分解核心思考的点。比如本文,核心的思想就是我如何构思与写作,基于此会分为构思部分与写作部分。再细化,构思包括7个核心流程,写作包括2个核心点。

构思相当于基于思考的种子,开始策划树干。我是一个习惯性金字塔思维的人,所以构思就成为支撑或者分解思考的关键所在。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很多的思考都是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完成的。

第三步:纸笔涂鸦

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_第1张图片
随手的笔记思考

想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我相信记录的力量,也更相信纸和笔的力量。所以,有自认为不错的想法了我就会记录在手机中,构思好的想法我也会先经过纸笔的梳理。

例如:想写一篇关于知识运营的文章,在上班的路上,我基本上就构思好了运营的关键点。到公司第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想法落在纸上。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修正和补充所构思的想法。如上图所示,就是此文章的纸质版本。

第四步:PPT构思

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_第2张图片
PPT输出

PPT可以形象化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可以用关键的文字与图形表达出核心思想的结构。并且,输出的PPT也有利于我后续的演示交流。

根据思考的颗粒度,把想法拆分成多张PPT,每一张PPT都是一个完整的思考点。基于第3步中的构思,输出了四张PPT,其中一张如下。

纸笔涂鸦和PPT构思,都是为了丰富树的枝干,至此,这颗树的核心结构已经梳理完成。

第五步:文章输出

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_第3张图片
印象笔记写作

有枝有干了,可以开始输出文章了。此时就是围绕上面构建的主干来丰富、色彩化树叶。对分解的核心思想加以说明,通过案例与示例的方式来补充支撑思想。

当然,在这一部分中,文字化表达的能力很关键。专业、风趣、书面……每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不同,输出的风格也不同。最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比如我的风格就是口语化,条理化。口语化的输出,我期望与读者建立面对面朋友般交流的场景。条理化,理科男的思维模式,什么事情都理成一二三。

第六步:排版校验

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_第4张图片
在孙行者平台排版完成

到此,已经完成了80%,校验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写完文章,放手5分钟,休息休息,再看文章,就会很容易的发现其中的错别字与病句。当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读自己的文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此时再来,把其中不必要的内容删除掉。文章会更加的精炼。

当然,此一步更重要的排版。最耗费脑子的写作已经完成了,花一点时间给文章做好排版,增加相关的配图。再根据读者的阅读方式优化字体、段落、间距等。让文章以更好的一而展示给读者。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但最容易被忽视。成品《一张图讲明白知识管理中的大运营与小运营》

第七步:发布推广

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_第5张图片
推广渠道记录,进行中

自媒体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是作者。全媒体时代,不想让自己的好观点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除了酒要香,还得放在巷子口。

以我自己的文章为例,首发孙行者平台,因为这里有聚焦企业知识管理的用户。同时,我会同步更新到知乎专栏、新浪长微博、专栏、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当前主流的多家媒体平台。

发布时不能只是一味的Copy,还需要根据每个平台的不同样式调整展示,更需要根据每个平台的调性调整标题与摘要信息。

二、写作模板化

到目标为止,结合我的输出内容。我自己总结了两种适合自己的文体风格模板。

之所以总结模板,一是可以让文档的输出更有结构性,持续阅读者很轻松的就可以找到关键点所在。二是通过标准化的格式,降低或者减轻自己输出文章时的结构思维负担。

1、概念体

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创业、团队协作等专业类的文章,用到概念体最多。主要的结构如下:

1)问题:抛出一系列与此思想相关的问题,引发读者的共鸣,这也是我为什么写此文章的核心外在原因。通过此方式可以让读者快速的识别出,此文是否与自己相关,需不需要花点时间深入了解。

2)概念:快速跳转,直接讲一个概念,用比较短的文字讲清楚概念的本质。概念是全文的基础支撑,问题需要应用概念来解决,所以概念很重要但不必占过多的篇幅。

3)应用:基于概念的应用场景,全文的重点所在,占比较大的篇幅。通过概念的应用,讲一个或多个应用场景,讲清楚概念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回答第1点的问题。示例还是有限的,期望通过案例能够让读者触类旁通。

4)总结:一句话,划重点。用一到两句话,再交突出文章的核心思想,重点强调。这也是期望读者读完文章后能够记住的点。

概念体主要是解决一个问题,讲清一个观点,分享一个经验。所以,不能太长,2000字以内最佳,功效性强。示例文章《理解了企业知识管理的长尾需求,就知道如何快速切入》

2、清单体

以《要想提高效率,请先理出一、二、三》文章为例,其中的示例是并列的,没有前后的逻辑性可言。并且此文就是为了说明一、二、三清单思维的。所以采用一段段的内容,每个内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者小思考。

清单体适合于快速列举出事情的多个关键点,并且每个关键点可以用300字左右的内容说明。这些关键点之间可以是没有前后逻辑的, 但所有的点都是在围绕着一件事情。

知识管理从业久了,训练成了自己习惯性的知识思维。

凡事都想找到「屡试不爽」的方案,分析、总结、实践,对事情进行解构,找到核心关键,梳理出流程与模板。让事情可以更有保障的进行,让结果可以低成本的达成。企业知识管理如此,个人知识管理亦如此。

持续总结,持续输出,持续提升,持续实践。完成个人知识管理的SECI。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思维,快速完成20多篇专业文章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