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经纬、IDG投资的公司成功率有多高?

在现在的创投行业谈论失败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禁忌。投资人口中讲述的永远是成功案例,个个都有十倍、二十倍的回报,令人对投资人的智慧和眼光佩服的五体投地。

红杉、经纬、IDG投资的公司成功率有多高?_第1张图片

这样的趋势已经发展到,很多风险投资者甚至是天使投资者,开始宣称自己有百发百中的神技。

“我们的风格是不接受本金损失,每个项目都要成功。”某主投医疗健康的VC机构合伙人说。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失败的项目。”某主投互联网的VC机构合伙人说。

这已经违背了所有公认的风险投资定律,这不是投资,而是魔法了。所谓风险投资重点在“风险”二字,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异数,以至于有“二八定律”之说。只有20%的项目能够成功,或者20%的项目赚取了80%的回报,这两种解释都清楚的表明,成功应该是少数。

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是“二八定律”在中国已经失效了?亦或有更合理的解释:投资人要么在撒谎,要么隐瞒、略去了一些关键事实。

好在,不知从何时起,“融了资必须把新闻稿发遍网络”的风气开始流行于创投圈。传统上VC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行业,对于其投资组合、回报外界知之甚少。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VC机构更乐意抛头露面了,这让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查到更多信息。因此,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成为可能。

经纬、红杉、IDG投过什么项目?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个考察VC们所投的项目,看它们是否真的全部成功。以下是三家投资机构2010投资B轮及以前的项目的统计:

(不能插入表格,略去)

以上数据来自IT桔子,这里必须声明,数据很可能不完整,这里收录的项目应该只是各机构所投项目的一部分,并且融资额也很可能夸大不少。另外创投也有大小年之分,这里只选取2010年的项目为样本,可能会造成一定偏差。总之,样本是非常粗糙的,对以下的分析结论还请看官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笔者无力保证其准确可靠。

选取的这三家都是国内顶级的VC机构,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之所以选择2010年,是因为早期投资的回报周期通常较长,选取的时点越早分析越有效。之所以不选择2009年或更早的年份,是因为那时的数据量实在太少。2010年距今已经6年时间,即便是对早期投资来说也是不短的时间,勉强够用。

IPO稀少 真相很残酷

一眼看去,二八定律成不成立,取决于“成功”怎么来定义。

首先,我们以投资人最爱谈的IPO为标准。6年过去了,三家机构2010年投资的29个创业项目中,只有2个已经IPO,是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光环新网和快乐购。IPO项目占投资项目总数的4%,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并且,仔细考察快乐购项目,虽然轮次是A轮,但实际上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创业投资。快乐购是湖南广电旗下的电视购物公司,红杉资本中国投资于快乐购时只是跟投,领投方弘毅投资、另一跟投方中信产业资本均是知名PE机构,投资规模达3.3亿元人民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应该是一例PE投资。

当然,IPO的标准是很高的,除了IPO,被并购也能获得良好的回报。尤其是这些年,IPO越来越少,并购越来越多。因此把“成功”的标准放宽到并购也是合理的。

在29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被并购。其中IDG投资的嘀嗒团,虽然结局是并购,其实跟失败相去不远。嘀嗒团是当年团购行业火热的“千团大战”的出局者,后被手机优惠券服务商维络城(同样是千团大战的败者)收购,属于“弱弱联合”。收购后一年不到嘀嗒团就彻底关闭了。可以想像,在这样的“并购”中,IDG作为投资方是不会有像样的回报的,如果没有亏损的话。

So,IPO+并购的项目总共有6个,占比约为20%,符合二八定律。

需要注意的是,剩下的大量既没有被收购也没有IPO的项目大部分还在经营中。其中不少还获得了后续融资,也有少数几个出现了后续融资额下降的情况,但是并不能判定它们就是失败的。可以确认失败的项目只有一个,那就是IDG投资的大旗网,已经在2015年7月正式宣布关闭。

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至今投资项目数量为300多家,而其中只有将近20家不成功,整体投资死亡率不到10%。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也有非常类似的话——红杉投资失败率不到10%。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比较实诚,他多次说二八定律不可突破。听起来几位大佬的话有矛盾之处,其实不然,他们说的都是对的。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了,“死亡”、“失败”的对应词并不一定就是“成功”。

本文开头提到,早期投资的周期很长,超过6年时间才退出的案例比比皆是。今日资本2007年投资京东商城,2014年京东商城才登陆纳斯达克。红杉资本中国2010年投资的美团,现在虽然已经很成功,但仍然深陷烧钱大战。在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变数,成败转换极富戏剧性。例如被迫关闭的大旗网,原本是IDG的明星项目,其关闭引人唏嘘。

极长的投资周期让评估一个VC机构的业绩变得非常困难。优秀的VC为何优秀?骗子VC有没有骗人?这些问题很不容易回答。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很多LP选择GP不是看业绩而是看知名度。各类擅长PR而不是投资的VC机构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扯远了,回到这三家VC投资的这29个项目,我们已经看到其中大多数既没有成功,也不算失败,而是仍在管理中。这些公司不是公众公司,其经营状况只有股东知、高管知,外人很难了解。它们是装在薛定谔的箱子里的猫,在揭开盖子之前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一切取决于说话的人怎样去表述。

这里罗列一些数据,不做评论。在剩下的状况不明确的项目中,72%的项目拿到了下一轮融资,32%拿到了再下一轮融资,40%的项目在2013年及以后有融资经历。原始数据依然是来自IT桔子,再次声明,数据可能不完整,笔者不对准确性负责。

IPO一定很美?上百的回报是真的吗?

那么,凤毛麟角的IPO项目到底为投资者带来了多少收益?好在公司IPO必须依法做详细的信息披露,可以细细的扒一扒。

据光环新网2014年IPO时发布的招股意向书,红杉在2010年12月以每股7.27元,也就是投后3.33亿的估值,向光环新网投资了5000万元人民币,占股15%。不知为何,在IT桔子收录的数据中,5000万元人民币变成了数千万美金,当然这并不是关键。

光环新网成功IPO后,首日收盘价为55元,此后连续涨停涨到100元左右,这样的价位保持了一年多,直到锁定期结束。作为一个IPO的项目,红杉资本中国拿到的回报是相当丰厚的,如果以55元计,这笔投资回报7.5倍。如果以100元的价格计,这笔投资的回报也不过14倍。要知道从红杉资本中国投资光环新网,到光环新网IPO,中间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这样的收益率相当可观了。

查阅光环新网IPO时的新闻报道,这家第三方电信运营商可以说是质疑缠身,其盲目扩张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研发费用涉嫌造假等等问题被揪出。当然,这不妨碍它上市“圈钱”。

这三家VC无疑都属国内顶级之列,但细数2010年这一年的投资案例,不能说差,至少其观感与媒体通常渲染的景象千差万别。VC行业不是霍格沃茨,投资也要遵守基本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杉、经纬、IDG投资的公司成功率有多高?)